小儿尿路感染简介: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病原微生物入侵泌尿系统,并在尿中繁殖,侵入泌尿道黏膜或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分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前者指肾盂肾炎,后者指膀胱炎和尿道炎。上尿路感染的危害较大,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反复感染可形成肾瘢痕,严重者可致继发性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部位:盆腔

科室:小儿科

症状:蛋白尿、发热、恶心与呕吐、蛋白尿、发热、恶心与呕吐、 晕厥、斑疹、肾病综合征、脓性分泌物、血尿伴蛋白尿、尿液混浊、白色尿液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尿液细菌培养、血常规、尿常规、尿液细菌培养、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溶解酶、白细胞分类计数、尿液分析(尿常规)、尿液病原体检查、尿γ-谷氨酰转移酶、中性炎症细胞吞噬试验

相关疾病: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真菌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炎 急性肾炎

小儿尿路感染原因:

一、发病原因

各种病原微生物即为尿感的病因,大肠杆菌占75%~90%,其次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和产碱杆菌,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的比例升高,如肠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由器械操作诱发尿感的细菌可为肠道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泌尿道梗阻、结构异常、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和神经源性膀胱的基础上并发的尿感可为一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病毒感染,特别是腺病毒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真菌感染可能继发于糖尿病的留置导尿、免疫缺陷病或类固醇、广谱抗生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过程中。

二、发病机制

主要通过上行和血行感染,邻近器官感染的直接侵犯少见。正常泌尿道通过以下机制有抗感染作用

①定期排尿将细菌冲洗出尿道;

②尿中有IgA、溶菌酶、有机酸等抗菌物质;

③泌尿道黏膜产生的分泌型IgA及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细胞分泌的黏附分子(mucin),可有效减少细菌的黏附。

所以只有在诱因存在,才为易发尿感的原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