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始皇陵曾屡遭劫难。史载第一个光顾始皇陵的名人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有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列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项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物”。《水经注·渭水》中说得更是详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同时,在刘向写给汉成帝的一篇谏书中也有记载,“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人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关于这方面的史料,刘泽华等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也说项羽“挖了秦始皇的坟,放火焚烧咸阳”。从这些记载看,秦始皇陵不仅被盗过,而且地宫中的物品似乎也荡然无存了。

但仔细推敲这些记载又很难让人相信。刘邦说项羽盗发始皇陵显然是为了攻击项羽的政治需要。刘向谏书由于它是一篇论说性的谏书,作者的主观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至于秦始皇陵是被盗还是被烧就很难澄清了。至于《水经注》的记载,显然是从原来的记载演化而来,秦始皇陵地宫内埋藏的珍宝虽多,怎么可能如《水经注》所说用30万人搬运30天还搬不完?这仅是一种文学性的修辞方式,极言藏品之多。

秦始皇陵的修建,尤其是地宫采用了最好的建筑材料,使用了最优秀的工匠,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地宫中又有防盗的“机弩矢”和大量的水银。另外,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为防止泄露墓内的秘密,还把参与地宫工程的工匠,也都活埋在墓道内。而且水银蒸发后有剧毒,对盗墓者有生命威胁。可见始皇陵的安全防盗措施是非常周密的,可谓万无一失。同时,宋人卢氏注张华《博物志》说:“秦氏奢侈,自知葬用珍宝多,故高作陵园山麓,从难也。高则难上,固则难攻。项羽争衡之时,发其陵,未详甚至棺否。”事实上,始皇陵封土的高度达76米(或以为46米,因始皇陵所在的位置是南高北低的坡地,测点不同,高度也不同),像一座山一样;而封土下还有墓坑,据记载墓坑“穿三泉”,既然是穿过了三层泉水,应该是相当深的,结合商周时期墓葬的情况,其深度当在20米以上,也有人认为可能要达到40米。要挖掘近百米深的盗洞,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比较确切地了解始皇陵封土及地官的情况,考古人员在陵冢及其周围打了4万多个探孔,等于对地宫及其周围地区作了一次严密的扫描。钻探结果表明,夯土层次清晰规整,既没有大规模掘开与焚烧的痕迹,也没有发现接近地宫的盗洞或盗扰痕迹,仅仅在陵冢东西两侧发现两个深不到9米、直径约1米的盗洞。它们均在远离地宫墙外就废弃了,地宫的宫墙也没有被破坏的痕迹,更没有对地官造成任何威胁。另外,据社科院考古所李毓芳的研究,原来一直认为被项羽焚烧的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现场也未发现大火焚烧的痕迹,项羽烧阿房宫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既然火烧阿房宫是没有的事,那同时被指责的“掘始皇帝冢”也大可怀疑。

不过,始皇陵园范围很大,虽然其可能无法挖掘地宫,但并不表示项羽没有破坏陵园的其他部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兵马俑陪葬坑有明显的被焚烧的痕迹。因此,项羽盗发始皇陵的传闻可能仅仅是烧毁了陵园的地上建筑如陵寝、陪葬俑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