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标准》第一次明确的把数感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提了出来,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目的就在于克服数学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我们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数感可以帮助学生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这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培养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当他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的,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的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具有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特别凸显数感的培养,因为:

1.“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

2.“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

4.“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