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讲讲自己发现的各种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

3.初步尝试通过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袜子、纸、连接线、乒乓球、小弹力球、羊角球、纸筒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自己发现的洞洞

1.引出洞洞:用实物引出洞洞。

(1)出示手套:这是什么?手套上有洞洞吗?在哪里?这个洞洞是干什么用的?(戴手套的时候,我们的小手,要从这个洞洞里钻进去。小手钻进洞洞,真暖和。)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钻一钻、玩一玩。

(2)出示纸:这是什么?上面有洞洞吗?你可以怎样变出洞洞来?请你想个办法,试一试。

教师用这个洞洞当望远镜。(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这是一种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

2.说说生活中的洞洞。

(1)你在哪里见过洞洞?(讨论后回答)

(2)老师在我们身边发现了好多洞洞?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这是什么?哪里有洞,可以用来干什么?

(幻灯:茶杯、下水道、窗户、门、插口、盆景等)

(3)除了身边的洞洞,我们的身体上的洞洞。

(我们的身体上,有没有洞洞呢?它有什么用处?)

(游戏:老师说:吃饭、看东西、呼吸、听声音、和妈妈连在一起的洞洞。小朋友说:嘴巴、眼睛、鼻子、耳朵、肚脐眼等)

看幼儿反应能力、体验快乐情绪

3.小结:我们找到了那么多洞洞,现在我们一起和洞洞玩游戏好吗?

二、玩玩、讲讲、钻洞洞:依次出示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球?我请你们自己变出一个小洞洞,让这个小小的乒乓球可以钻过去。

2、出示弹力球:变大一点的洞洞(变洞洞让小球钻洞(腿)

3、抱大球钻山洞。

教学反思:

1、开头设计其实是为了发散幼儿的思维,找手套上的洞洞,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找的是哪里有破掉的口子,但事实上,我们的小朋友真的很善思考,幼儿张仪伟大胆突破,找到了可以让有钻进钻出的戴手套洞洞。纸上变洞洞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幼儿从会借助工具,借助生活经验,说到了剪、撕,没能想到用卷也能创作出洞洞,课题一下达到高潮,幼儿的求知欲被激发。

2、整堂课的设计我追求完整性、趣味性,把幼儿身边经常性能看到的加以整合,让幼儿一眼就能知道这些洞洞,各有不一样的用处。

3、在出现鼠洞时,幼儿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老鼠、松鼠。我在听到两种声音后的反映是让幼儿自己纠正。于是,我接连问了:鼠呆在哪里?(洞里)这是个长在哪里的洞?(树上)长在树上的洞可以叫?(树洞),那你们说生活在树洞里的应该是?(松鼠)这些提问不是事先设置,而是在发现问题后产生的,这环节的处理我非常满意。

4、收集的前三张图片不够清晰。

5、内容安排上太满,以至于结尾处只能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