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要跟上千变万化的形势,为对付未来的挑战作好准备,我们就必须更有效的学习①。而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情感态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是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取得显着成效的关键。

为此,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要发展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发展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正是情感态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并养成和谐健康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渴望,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力求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答案②。

一、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它实质上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从动机的动力来源和持续作用的久暂来分,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以下四种:1、引起学习的作用,2、维持学习的作用,3、强化学习的作用,4、调整学习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大多并不是智力水平低的学生,而是些缺少兴趣、信心,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这一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丢失了学习动机,将自己置身于英语学习之外的人。

他们中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刚刚接触英语时也是较为兴奋的,因为对新事物的接触与好奇,外界的影响引起了他们一种低层次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去进一步学习。但是这种直接的近景性的学习动机在经历了几次诸如默写单词、背诵课文失利的情况下无法强化和维持他们的学习。这些学生出现了焦虑和害怕英语的情绪,这种情绪越积越深,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这一学科也就有了恐惧和排斥的心理。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较为内向,羞于表演,害怕不流利的语言受到同学们的讥笑,不敢开口;同时更重要的是缺乏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没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学习上缺少动力,这就丧失了许多操练和使用英语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的英语成绩和兴趣也就每况愈下。而相反一些乐观向上、活泼开朗同时也有明确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的学生就能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在遇到挫折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自然成绩也就能较为突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