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童行为研究学者罗特鲍姆教授认为,对于1岁的宝宝来说,和他飞速发展的认知能力相比,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就像一直停滞不前。所以,妈妈不要总是在宝宝面前重复一条又一条规矩,讲一个又一个道理,那样既打断了宝宝的想法,宝宝也理解不了,搞得自己还焦躁不安,真的是对宝宝的成长一点好处都没有。

有关专家说,宝宝在一岁半以前,虽然能说一些最基本的语言,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仅凭这点语言能力还不能让他与别人正常交流。宝宝只能听懂别人部分语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些都是宝宝学规矩的障碍。

还有些规矩是与时间和空间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比如,“你玩到5点就不能玩了!”“那里危险,你不能去!”这些语言对宝宝来讲无异于废话,说不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2岁以前的宝宝基本没有时间感和空间感。他所要的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所以,你还是坚决地以行动阻止宝宝,让孩子从行为后果中感受到“规矩”。

有的时候,宝宝故意去做妈妈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惹妈妈生气。他喜欢看妈妈生气的表情!如果妈妈对宝宝置之不理,情况或许会好很多!

2.5—3岁,给宝宝立规矩的关键期

宝宝2岁以后,妈妈就可以给宝宝制定规矩了。定规矩前妈妈一定要分清没规矩和顽皮淘气的界限。顽皮淘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探索行为,而规矩指的是一定的标准、习惯。只要小宝宝的行为,不构成伤害、破坏,妈妈就没必要管教,因为宝宝是在体验中成长起来的。

 1.把握好一生的“第一次”

人的思维过程表明,人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定式”,即“先人为主”,它使得人们对堪称“第一”的事物有着较强的记忆。对3岁前的宝宝来讲,他们的很多第一次很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因而对宝宝具有导向的作用。

例如,当宝宝第一次打碎碗的时候,妈妈要告诉宝宝:“碗很滑,拿的时候,用手抓紧,不要把碗放在桌边,容易碰掉!”然后,妈妈和宝宝一起收拾碗的碎片,更能加深宝宝对错误的认识,以后用碗的时候就会轻拿轻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