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阅读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已经以锐不可挡之势融人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当新的一年拉开帷幕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对此,我以“超越课堂开辟课外阅读更广阔的天地”为题抛引玉之砖,谈谈我的认识及做法。

适应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了二三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必须让学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识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我认真制定了课外阅读规划,重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供课外阅读场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落实评价措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

首先,在制定课外阅读规划上: 我根据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外阅读的规划、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量依据大纲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我采用“自主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计划性”是指着眼于本校的办学特色,思考“我班的学生毕业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积淀”从而确定我班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100本左右的书。

其次, 建立课外阅读基地。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为此,在学期初号召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5本书,并互相传阅,达到资源共享。要求学生每星期由家长陪同逛书店一次,每次购买自己所需图书2—3本,按时阅读。 在形成一定量的图书资源后,采用定时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每周活动课和每天的读报时间,把语文课、阅读课、读报课等有机结合。阅读基地的建立,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