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自身有好处,而且也直接影响师德水平。北师大董奇教授指出:“在你善待孩子之前,首先要善待你的家人,在善待你的家人之前,首先要善待你自己。”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教师很少为自己留出娱乐和放松时间。再加上教师责任心很强,事事不甘人后,他们习惯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工作中,常易忽略了自己生活的其它方面。许多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常常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不均衡的生活会使教师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之中,表现出脾气急躁、语言尖刻和控制过多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人群中,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至关重要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该怎样维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看来,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许多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能简单地用 8小时来衡量。教师每天的工作很繁重,除了上课以外,还包括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家访、不断处理学生问题,还有各种教研会、行政会,以及专业进修等,教师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很少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教师的压力引起挫折感。这种来自工作方面的焦虑,对教师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