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深入研读文本,要静下心来读文,沉下心来思考,从文章主题、结构、语言几方面理解透彻,这样才算深入研读了文本。

一、读钻研主旨。

教学何去何从,最终的落脚点在哪里,要给予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是深刻还是浅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本的钻研。所以,教师要全身心地研读文本,如果在瞬间有所触动有所启迪有所震撼,那么请珍惜这一瞬间,试着用精练而富有个性的语言总结出自己被触动被震撼的原因。这些话语可能是文本的主旨。在捕捉文章主旨时,要注意兼顾独特性与多样性。所谓独特性,是就一篇文章的主旨而言,要有自己具体的感受。一位教师在执教《燕子》一课时,把文章的主旨确定为“美”。如,燕子外形美,春天景色美,燕子飞行美。看起来主旨很明确,但又好像少了些什么。仔细想,以下精妙的语言叩击着我们的心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不是一个“美”字所能涵盖的。这分明是旺盛的生命,是生机与活力。如果以此理解主旨的话,内涵就深刻多了。所谓多样性,就是指文章的主旨可能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就拿《去年的树》一课来说吧,主旨可以确定为保护环境,可以确定为朋友间真诚的友谊,还可以确定为遵守诺言。如果把本课主旨单一化,就有可能在教学中扼杀学生的个性。

二、读钻研结构。

进一步阅读教材,要做好提炼、筛选、整理的工作,做到纵向成线,线上落点,连点成网。(1)提炼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一般分情节线与感情线两种,往往又彼此呼应。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情节线是这样的:辉煌──毁灭──反思。感情线相对应为:自豪骄傲──惋惜痛恨─—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理清文章的线索,课堂教学就有了“序”,不会是一盘散沙。(2)筛选精讲段落。文章不管篇幅长短,都有若干自然段。选择精彩段落一般可围绕以下四个点进行:抓难理解的或值得积累的精美语言;抓可以进行语言训练的点;抓对写法有启示之处;抓可以深化文章主题的结构。

三、读钻研字词。

在整体把握之后,注重品词品句,欣赏、积累语言。《燕子》一课的第一自然段中,用上“光亮”“俊俏轻快”“凑”等词语,小燕子在春天舒眉展翅、意欲冲天的形象便跃然于纸上。对这些字词不仅要理解,还要感受、揣摩,并要落实积累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