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顺治元年(1644)清兵蜂拥进关夺取全国政权时,沙俄殖民强盗已悄悄窜犯到中国的黑龙江沿岸。先是以瓦西里·波雅科夫为首的一支有一百三十三人的侵略军,于1643年入侵到黑龙江北岸。二年后,又有哈巴洛夫为首的七十余人的远征军,再次入侵中国黑龙江。继哈巴洛夫之后,又有斯杰潘诺夫所率领的三百七十余名侵略军,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自波雅科夫首次入侵以来,十年中,沙俄派到黑龙江去的不下一千五百余人。这一批批殖民强盗,执行沙俄的扩张政策,完全以掠夺土地、黄金及财物为目的,所到之处,烧杀淫掳,无恶不作。他们从黑龙江上游,窜至中下游,最严重的是,已入侵到松花江与牡丹江会流处。

这时候,清朝正全力进行国内统一战争,但是它对沙俄日益扩大的猖狂进犯不能置之不理,仍然动员当地军民抗击沙俄入侵。顺治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十七年,清军曾在松花江口、呼玛尔诸处及古法坛村等地,大败过沙俄强盗。经过清军反复征剿,基本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俄军,但没有彻底根除。沙俄以尼布楚、雅克萨等处为巢穴,筑城盘踞,不时地出没在上游地区。清军之所以未能彻底驱逐沙俄侵略军,主要原因:一是对沙俄入侵的严重性认识尚不足,把沙俄的入侵仅看作是沙俄不法之徒的骚扰。二是力量不足。顺治时,清朝把几乎全部力量用于同农民军余部和南明作战,没有余力反击沙俄的侵略。三是准备不足。黑龙江地处辽远,“饷不继”,多次征剿,皆因粮饷问题,被迫“中道而返,未获翦除”。

康熙帝即位之初,这种情况仍没有根本改变。他亲政后,“即留意”沙俄对黑龙江的侵略,“细访其土地形胜、道路远近及人物性情”,已经为反击沙俄作好了思想准备。当康熙帝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黑龙江问题时,爆发了吴三桂发动的大规模武装叛乱,他无力北顾,还把黑龙江、宁古塔(今宁安)等地驻防清军南调,甚至“调兵一空”,全力用于平叛。这又给沙俄以可乘之机,继续阴谋扩大和加紧对中国北疆的侵略。他们以策动当地少数民族头人如根特木尔叛逃的手段,来达到他们侵占中国土地的目的。

康熙帝对沙俄采取了和平外交的方针。他从康熙六年起,在十余年间,一次又一次地派遣使臣前往尼布楚交涉,并给沙皇写信,阐述了清朝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正立场,呼吁沙俄停止侵略,交还逃人,和平地解决争端。康熙十五年,沙俄使臣尼果赖来华活动,康熙帝再次要求俄方“归还逋逃,严禁罗刹,毋扰边境,许贸易通好”。但是康熙帝的一切和平努力,沙俄根本不予理会,相反,继续扩大侵略活动,又窜至黑龙江中游的精奇里江各处筑室盘踞。

沙俄野蛮无理和侵略行径,使康熙帝无法容忍。他指出:“向者罗刹无故犯边,收我逋逃,后渐越界而来,扰害索伦、赫哲、飞牙喀(又写作费雅喀)、奇勒尔诸地,不遑宁处,剽劫人口,抢掳村庄,攘夺貂皮,肆恶多端。是以屡遣人宣谕,复移文来使,罗刹竟不报命,反深入赫哲、飞牙喀一带,扰害益甚。”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康熙帝对沙俄无端侵略的愤慨心情。为此,康熙帝着手积极备战,加强东北边防。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决定把宁古塔将军衙门移至吉林乌喇(今吉林市),倚江畔,“建木为城”。调来新旧满洲八旗兵二千人,徙关内直隶各省的“流人”数千户来此定居,主要任务是建造战船,屯积粮草,并营建水师营, “日习水战,以备老羌(指沙俄)”。康熙帝显然是把吉林作为反击沙俄侵略的战略基地。

康熙二十一年(1681)春,吴三桂叛乱刚刚被镇压下去,康熙帝不畏长途跋涉之苦,亲自“省观”吉林。此行目的,“巡视边疆,远览形胜”,为反击沙俄作政治动员和军事方面的进一步准备。在吉林期间,他还接见了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萨布素等高级将领,听取他们的报告,直接了解防务和沙俄入侵的最新事态的发展。这次远足巡视,促使康熙帝下决心向沙俄发起反击。

康熙帝一行是在当年五月初返回北京的。他曾同廷臣讨论征剿罗刹的事。“众皆以路远为难”,对反击沙俄持消极态度。康熙帝指出:“征剿罗刹似非甚紧要,而所关甚巨。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他力排众议,当即做出“征剿”沙俄的战略决策。他先派遣副都统郎坦、彭春等率二百余人的小股部队,前往黑龙江侦察敌情。行前,康熙帝密授机宜:此行以“扑鹿”为名,迷惑沙俄侵略军,使侦察得以顺利进行。其次,要详细考察黑龙江陆路远近,至额苏里水路里数。最重要的是直抵雅克萨城下,“勘其居址形势”。

年底,郎坦等顺利完成侦察任务,向康熙帝报告说:“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矣。”还不到三十岁的康熙帝,深谋远虑,当即采取如下措施:一、调取乌拉、宁古塔兵一千五百人,并携带红衣大炮、鸟枪等,由宁古塔将军巴海、萨布素率领至黑龙江。二、在瑷珲、呼玛尔两处“建立木城”,与沙俄“对垒”。三、备足军粮,令科尔沁十旗和锡伯、乌拉地区官庄提供一万二千石粮食,足够三千部队三年之用。清军至驻地,即行屯田耕种,再由索伦人接济牛羊。为保证长期粮饷供应不断,康熙帝又指令开辟辽河、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水陆联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运饷的困难,保证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长远看,康熙帝的措置对开发东北也有重大意义。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萨布素提出攻取雅克萨的作战计划:预定四月水陆并进,沙俄不投降即攻城,如攻取不成,则遵旨“毁其田禾以归”。康熙帝批准了这个计划,又任命都统公彭春任统帅,增派副都统班达尔善、马喇及善使水师的建义侯林兴珠等参赞军务。从京师、东北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调来八旗官兵,另从福建调来藤牌兵四百人,共计兵力近三千人,先集结于瑷珲。康熙帝还考虑到前线与朝廷之间要保持军事畅达而迅速,特指示自齐齐哈尔(墨尔根)至雅克萨之间设立驿站,令杜尔伯特与扎赉特两旗派兵五百和量拨索伦兵分驻各驿站,负责传递军情。在康熙帝的精心筹划下,军事部署已是十分完备。

四月二十八日,彭春、萨布素统率清军自瑷珲水陆并进,目标直取雅克萨。至六月初,胜利的捷报已飞送北京:沙俄遭到沉重打击,被迫出城投降。康熙帝发出新的指示:“雅克萨虽经克取,防御断不可疏,应于何地驻兵弹压,此时即当定议。”经议,清军毁雅克萨城,分别撤至黑龙江城(瑷珲)、墨尔根两处筑城屯种。

清军撤离雅克萨不久,沙俄派遣拜顿率授军已赶到尼布楚。七月初,他汇合托尔布津的残兵败卒共五百余人,再次返回雅克萨据守。康熙二十五年(1686)初,萨布素紧急上奏,二月,康熙帝明令,要“速行扑剿”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康熙二十八年,双方使臣会于尼布楚谈判边界问题。康熙帝规定划界的原则,说:“朕以为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方代表索额图等坚持康熙帝的指示,顽强谈判,屡屡戳穿俄方诡计。康熙帝为促使和平尽快实现,在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终于在七月共同签署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北一段的边界线。从此,我国东北地区获得了一百五十余年的和平时期。

反击沙俄侵略,是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它自始至终都是在康熙帝筹划和指挥下进行的。他坚持收复失地,不畏强暴,敢于同一个从未交过手的敌人进行战斗,这显示了他的气魄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