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等老一辈的人喂养宝宝的时候总是会做一些令爸爸妈妈无语的举动,如“咀嚼食物后喂宝宝”、“母乳没吃饱追加一顿奶粉”等。

当宝妈宝爸上前阻止时往往只有一句呵斥:你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不也长这么大了吗!这着实让许多爸爸妈妈们头大,一边是生我养我的父母,一边是自己生的娃,想想都犯愁。

老人帮着带孩子减轻了现在很多年轻爸妈的压力,但如果看见老人喂养小孩时有以下7个举动时,爸妈还是要及时劝阻的。

  ◢ 给宝宝辅食加盐

几乎每家每户的中国式老太太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很爱给宝宝加点盐。按她们的话来说,吃点盐的宝宝才有力气,才能在同龄人里面早一点站起来或者早一点走·。

在她们眼中,现在提倡的1岁之内不能加盐这个科学的说法是不可思议的。要是自己家的宝宝比谁谁谁家的宝宝迟学走·,她们还会嚷嚷着觉得因为我们迟了给宝宝添加盐。

博士解答

1岁内的宝宝没有必要添加食盐,因为宝宝对于食盐中的钠元素需求极少,天然食品中已经可以满足。过多的添加对宝宝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宝宝的肾脏还没有能力充分排出多余的钠,会损害肾脏,更严重的甚至会因过多的钾流失而造成心脏肌肉衰弱。而且过早添加食盐还会影响宝宝未来的味觉发育,容易造成挑食厌食!

◢母乳没吃饱追加一顿奶粉

6个月前的纯母乳喂养是不该混入任何其余的添加食物的,包括配方奶和水。要是总在晚上就给婴儿喂配方奶,妈妈的母乳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导致无法满足喂养,而水也一样,同样会影响宝宝胃纳。

而这时候,老人们又有可能会说怎么不够奶水啊,是不是没有好好吃饭之类的。其实,不要破坏掉规律才是最重要的。

博士解答

因为母乳与婴儿的胃纳是供需的关系,长时间的喂养会导致婴儿吃多少,母乳就产出多少,非常的“智能”。

◢宝宝未满6个月就给他添加辅食

有时候很疑惑为什么老人们总是希望宝宝的各种进度都快一点,这种现象很大程度来源于不理智的攀比行为,甚至连满6个月才能添加辅食这个规律他们都总是希望去打破。

甚至是新生儿,有些老人总会说以前条件不好没吃的,孩子们都是用米汤养大的,于是就总想着现在也给宝宝喂米汤。

博士解答

因为宝宝6个月前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尚未成熟,过早的添加不利于生长发育,所以添加辅食都是需要在6个月后的。而且6个月前的宝宝一般还未能坐稳,推舌反应(新生儿有一种先天性的条件反射--推舌反射,也叫挺舌反射,即舌头会对进入嘴里的固体食物(或勺子)推出,以防止外来异物进入喉部导致窒息,这个反射一般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消失。)还未消失,这时候硬是喂各种非流质的辅食容易引起危险。

◢给一岁内的宝宝喝蜂蜜

老人们看到宝宝便秘会非常地着急,会想尽各种方法,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宝宝与大人有点不一样,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万不能抱着自己吃了也没事,宝宝也不会有事的心态。

要想缓解宝宝便秘,其实方式方法还是很多的,不一定就非得喝蜂蜜。

博士解答

宝宝在1岁内是不可以饮用蜂蜜的,因为他们的肠道功能还未完善,喝蜂蜜容易感染“肉毒杆菌”,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现象。缓解宝宝便秘,最好还是多喝水吧~

◢咀嚼食物喂给宝宝

这个现象可谓是星星妈最为反感的现象了!当年十分庆幸自己的宝宝没有遇到这种老人!

但是也确实曾经亲眼目睹过一些老人给孙子喂饭就是把大块的食物嚼咬烂了再吐出来喂给宝宝,十分的恶心与不注重卫生!

博士解答

嚼咬食物后喂养宝宝,不仅不讲究卫生,而且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宝宝的抵抗力弱,容易病从口入,感染幽门螺杆菌、疱疹病毒、各种肠道传染病等。要是觉得食物较大不利于宝宝吞食,可以借助研磨工具或者是辅食剪刀等把食物进行粉碎。

◢不长牙就不添加辅食

与之前所说的那些未满月龄就急着添加辅食的老人们相反,这些观点的老人是觉得宝宝即使到了月龄,只要还未长牙就不给添加辅食。

久而久之营养跟不上了,宝宝的生长就更滞后了。

博士解答

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晚,足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米糊、蔬果泥等食物,还未长牙的可以把食物研磨或者搅拌机打成糊状,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喝点饮料没事

拜托!饮料的添加剂多着呢,连大人都应该少喝,为什么要让宝宝喝?

博士解答

喝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降低消化功能,从而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而且一般饮料的含糖量都极高,加大了宝宝肥胖的几率。偏爱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有60%因缺钙影响正常发育。特别是可乐型饮料中磷含量过高,过量饮用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造成发育迟缓。

老人们的知识量和接触到的科学育儿方法与我们远远不能比,所以需要我们平心静气地去给他们讲解与科普。大家都是爱宝宝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宝宝好,所以任何事情都应该尽量去商量。

当然,也有很多妈妈反映自己的老人就是劝说不听,那么也可以放宽心,非原则性的问题就“主张大范围科学,小范围传统”,但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必须坚持,因为“育儿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