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艺术没有多少修养,但自学生时代起,对戏剧、音乐、绘画就颇感兴趣,常常从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感受到一种力量。

其实,许多人都喜爱艺术。多少回,我看见,在座无虚席的大剧院里,台上的戏,会令全场鸦雀无声,或场掌声雷动,也会令观众泪水簌簌而下……即使在画廊里,眼前虽然是一幅幅没有声响的画面,然而它也同样能叫人驻足,品尝许久,领略画中的诗与情……。无疑,这是艺术的感染力!这又使我联想到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宵达旦,几乎把全城所有的人都席卷进斯特劳斯园舞曲的浪潮中;它又通过卫星电视,震动着世界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亿万人的心弦,其中我也是被深深吸引的一个,那时刻觉得人的精神都升华了……。这便是艺术惊人的魅力!艺术,它让多少人如痴如迷,魂萦梦绕。于是,我也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孩子,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成功,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 

艺术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简单地说,那就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 , 体验到“情”,享受到“美”。艺术总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抒发艺术家强烈的爱和憎,让观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心灵受到一种撞击,感受到一种力量。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向孩子展示了生活中的美,有形有情的。即使像《海底世界》《小壁虎借尾巴》这类常识性课文,也同样象小读者呈现了海底世界奇异的美,描写了小壁虎作为一种小生灵的可爱与生命的特点。其实,从宽泛的意义上讲,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文学与艺术就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因此,让艺术走进课堂,走进语文教学,并不牵强附会。当然,我们的课堂,不是舞台,不是画室,不能把舞台艺术、绘画艺术硬搬进课堂。艺术与教育必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然而两者却是相通的。教育应该探究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地、乐于参予的活动。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虽然内涵丰富,然而它要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而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而枯燥的,因此,语文教学需要借助艺术,从而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活泼,生机勃勃。

于是,我试着把艺术带进课堂。记得第一回,那还是七十年代末,我借用戏剧的手段,再现生活的场景,结合语言训练的内容创设了“夜晚,小红在家做作业”的情境。我自己扮演小红的妈妈,一女同学为小红。这种没有任何化妆的戏剧性行为,使全体学生欣喜若狂。预定的语言训练,伴随着学生热烈的情绪,急切的表达欲望,获得成功。我体验到艺术可以使教学活动推向师生情感交流的那种沸腾状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