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实施十多年的《中小学生守则》都放下了“身价”,开始走亲民路线,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亲力亲为做事情?

8月1日,教育部公布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引起热议,绝大多数网民表示赞赏和支持,成为近年来中国教育工作一大亮点。

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高大上,到“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指导。这种变化,在互联网上少见地引起网民的一致赞誉。

尽管,新版依然有些不完善,不少内容依然引起人们争议,但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一次,《中小学生守则》在修改中,完成了从“拽着孩子跑”到“引着孩子走”,从指导“圣人”到引导“普通人”的科学巨变。

“道出其口,淡乎其无味。”有人说,真正的道是朴素平淡简单的,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是那些看似很平常的,好像不屑上守则的“不随地吐痰”、“过马路看红绿灯”等,而不是爱国爱民的大道理!

新守则,让教育变得更真实

灌输式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这种弊端,体现在旧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就是“口号”喊得有点多。

“‘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珍爱生命’,这些旧守则中的倡议,都是很好的,但是孩子们真的能弄明白其中的深意吗?”郑州航空港区中心学校校长王春喜说。

其实,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做到这些,完全不必高喊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细微的行动中。

比如,相比旧版中的“珍爱生命”,新版中的“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就更能让中小学生弄明白;相比“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中小学生守则》从旧版到新版的改变,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变飘渺为真实的理念,这种理念如果顺延到教育思路中,也势必让教育变得更真实,更有人文味道。”王春喜说。

太“高大上”,反而不易遵守

现行的2004版《中小学生守则》,加上配套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计70条,2000多字,可谓“高大上”。可问题在于,若让不满10岁的小学生,记住并践行几十条行为规范,未免太严苛。而太严苛的后果是,孩子们从小就被养成了可以无视规则的意识与习惯:“反正也记不住,不理解,干脆就不执行了。”

而新版守则,将原版《中小学生守则》和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两个《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删繁就简,浓缩成“三爱”、“三讲”、“三护”9条准则,300多字。其中,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等与时俱进的内容,务实了很多。

不过,既然是征求意见稿,让我们来听听,大家都有怎样的感受和建议。

【建议1】守则能否按学龄段制定?

建议人:郑州市47中老师韩清波

“新版守则的巨大变化,让人眼前一亮,简单明了,贴近生活,操作性更强。不过,是否能够按照学龄段或者年龄段再细分?”郑州市47中高三老师韩清波建议。

小学生和中学生心理发育、身体发育不同,尤其是高中生和小学生的差别很大。韩清波建议,是否可以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划分?或者按照18岁之前和18岁之后划分?

比如,“见义勇为”这一项,有的高二、高三的学生,已满18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可因为没有按照年龄段划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就无法加入这一项,因为小学生确实不适合“见义勇为”。

作为个人,韩清波说,他更欣赏第9条,尤其是其中的“垃圾分类”一项,现在城市垃圾太多,浪费严重,垃圾桶虽然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区分,但公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依然薄弱,应该从小宣传教育。

“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这是旧版《中小学生守则》中一直要求的,但在新版中没有出现。韩清波认为,时代不同了,学生穿着打扮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有些中学生酷爱打扮,奇装异服,女生戴首饰、化妆、穿超短裙,男生留长发和怪异发型,如果不统一要求,可能会影响校风。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