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又称“软骨病”,医学上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是小儿常见病。它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的钙、磷代谢失常,继而导致骨骼的改变。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是它发病缓慢,不易被发现。一旦症状明显常伴有抵抗力低下,易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疾病而危及生命。

1预防

预防佝偻病要从母亲孕期开始,在孕末期就要经常接触日光或者服用鱼肝油。小儿只要吃母乳加上晒太阳可不必另加维生素D。如果是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小儿,那么在出生的2周就需要开始加用维生素D了,因为这时母体给的维生素D已被消耗掉了。小儿每日期需要的维生素D的量是400-600国际单位,因此服有浓缩鱼肝油每日3-4滴(每滴约为15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就可以了;为了便于掌握,每月不超过半瓶鱼肝油即可(一瓶为10毫升)。现在有些地区有AD强化奶,每瓶含维生素D150国际单位。因此小儿每天食用3-4瓶AD奶则可以满足生理需要量了。在冬季北方的孩子不晒太阳,可以在食用AD强化奶不足2瓶时少量加服鱼肝油。

日光照射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每日平均接触日光2小时就可以满足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夏季出生的小儿可以晒太阳,到冬季后改用口服鱼肝油,在口服鱼肝油的同时加用钙剂,每日0.5-1.0克。

2病因

造成维生素D不中的原因主要是摄入量的不足。小儿膳食中一般含维生素D很少,根据婴儿摄入的乳类和蛋料食品计算,维生素D量超不过100国际单位的,如果蛋黄平均含量为100克含250国际单位,每500克牛奶约含40国际单位,谷类、蔬菜及水果含量就更少了。然而小儿每日的需要量为400国际单位,因此还要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的另一个来源是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它照射在皮肤上使皮肤中维生素D的原料转变成维生素D。在北方每日的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就能获足够的维生素D了。可是曝光的紫外线的量常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例如空气中的尘、煤烟、衣服及普通玻璃所遮挡或吸收。因此只有皮肤直接暴露在曝光下才能奏效。

3疾病特点

小儿佝偻病的最早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如易烦燥不安,夜惊和多汗,在吃奶或哭闹时出汗为甚,可浸湿枕巾。以后就出现骨骼的改变,头颅有乒乓球感,方颅,前囟门大,出牙晚;胸部表现有肋串球、肋外翻和鸡胸。如果小和正处在佝偻病的活动期时久从、久站,可以引起脊柱变曲和下肢出现“O”形,“X”形腿;上肢表现腕部的尺、桡骨远端呈钝而肥厚的“手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