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治本是一个常见的泥潭,不过我们今天不打算被陷在这个泥潭里。治标和治本不只是中医范畴,今天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如何在孩子生病的过程中把握治标还是治本的问题。

一、家长过于在乎治标而忽略治本

我们日常在讨论“生病”的事情,其实是在说两件事情:病和病征。病是指人到底生了什么病,为什么得病;而病征不只是说验血,拍片这些检查结果,主要是病的外在症状是什么。很多时候父母会把孩子的病征误当为病本身,忽视真正的病因。

就比如最常见的普通感冒,病因是病毒感染,而病征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发烧、鼻塞、咳嗽等等。现在大部分爸爸妈妈虽然已经从理智上接受了普通感冒不需要吃抗生素。但是对于病征的处理仍然非常着急紧张,一旦感冒,发烧药、滴鼻液、咳嗽药水全都搬出来塞进去才安心。

被问过很多次类似的问题:“宝宝感冒咳嗽几天,吃完咳嗽药之后好很多,但昨天停药今天又严重了,是不是感冒反复了?”而更合理的解释是:反复的不是感冒,只是咳嗽症状。感冒一直都没有好,前几天表现出来的咳嗽因为药效而被控制住,等药效过去之后,咳嗽自然就又出现了。

大多数情况下,针对症状的药物,都不是治病的,不会让宝宝更快的好起来,最多减轻症状的影响,让患者舒服一点。如果症状本身没有让宝宝很难受,生活受到影响,那药物的作用就是安慰家长而已。针对症状使用的药很容易让家长产生“病好得快、立竿见影”的好评,但除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外,也会让家长忽视了真正应该了解的病因,产生反复用药,反复不好的死结。

二、家长容易过于重视病征而轻视病因的情况

1、感冒 | 发烧/咳嗽

感冒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了,很多家长也能接受感冒这东西吃不吃药意义不大了,但面对发烧咳嗽这些症状,家长却总是忍不住下手。事实上发烧也好,咳嗽也好,都不是病也很难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因此除非宝宝难受到需要处理,否则不要因为家长自己心疼就给孩子吃药。即便是副作用较少的儿童药物或者昂贵的海淘药物,也有因超量、混用或其他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风险。

2、肠胃炎 | 腹泻/呕吐

我们常说的肠胃型感冒,其实大多是由各种病毒或细菌造成的肠胃炎症,其中病毒感染是大部分,包括儿童肠胃炎的主要病因:轮状病毒,或者这段时间比较热门的诺如病毒等。这些病毒导致的肠胃炎没有特效药,那些抗病毒安慰剂吃不吃也没区别,都是靠身体抗。注意防止脱水,防止交叉感染就好。防止脱水的方法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而不是服用止泻药。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加快代谢的方式,服用止泻药只会拖慢身体康复的进程。

3、过敏 | 湿疹

湿疹是婴儿中间多发的一种皮肤炎症,但实际上,不应该把湿疹看做“皮肤病”。很多家长遇到湿疹的处理方法就是涂药,这种不管用就换一种,偏方不成就洋药,直到看不到湿疹才能安心。但实际上我们之前文章说过,湿疹是一种应激反应,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有缺陷,遇到刺激而产生皮炎。奶蛋白过敏就是最普遍的宝宝湿疹原因。应对湿疹不能一味的涂药,而是要从过敏原的根本上解决,才能不反复。

4、鼻炎 | 鼻涕

家长经常为了宝宝总流鼻涕而着急,担心是不是身体抵抗力太弱,老爱感冒。但流鼻涕和感冒不是等价的。鼻腔受到刺激,就会自然的产生鼻涕,普通感冒被鼻病毒感染,只是鼻腔被刺激的一种情况。因此不需要一看到流鼻涕就吃感冒药,如果没有鼻塞妨碍呼吸,也不需要用滴鼻液。遇到久攻不下的流鼻涕问题,也不要纠结如何清理鼻涕,而是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个问题:空气造成的过敏?食物过敏?还是其他问题。

小精灵温馨提示:

爸爸妈妈不要只看病征,而是去思考病因,别再纠结如何赶快让孩子表现出来的症状消失,而是解决这些症状出现的背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