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孩子的家,代表着慈爱、温暖和善良,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亲是门外的路,代表着思想、阅历和行动,是孩子成长的方向。孩子在日常生活小事上依赖母亲,在重大问题上依赖父亲。母亲关注孩子的情感与生活,与孩子的交流是感性细致的,而父亲关注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与孩子的交流是深刻理性的。孩子最好的性格应该是“水”性,像父亲一样有激情澎湃的奔腾、有水滴石穿的坚定、有百川归海的胸怀,像母亲一样有小桥流水的温情、有山涧溪流的清纯。父母教育的融合,是开启孩子智慧的最佳条件。

没有人怀疑母亲的重要性,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作用不可替代。

从智商上看,父亲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更强,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推理、分析理解和创新实践能力。父亲大多喜欢动手动脑,探索精神比较强,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发展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

从情商上看,父亲是儿女心目中的“英雄”、家庭身份的象征,父亲的品格丰富了儿女的生命,儿女的品格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主、自信进取、坚强果敢、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合作精神、热情开朗、心胸开阔、大方幽默等个性特征,有助于孩子形成以上的品质。

父亲还是子女的性别坐标。父亲是男孩的榜样,是女孩未来生活的参照,孩子从父爱中获得安全感和保护。孩子同时感受并吸收到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点,才不会出现“假丫头”、“假小子”,让男孩更加阳刚,女孩更加温柔。

父亲一般比较爱好运动,他们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就无形之中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父亲不像母亲那么爱干净,因而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持支持态度。“脏”孩子更健康。“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非好事。

父亲教育的阶段与方法

人生只有一次,教育不可从来。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影响力也是不一样的。上学前,养育多于教育,母亲的细心、耐心显得更内行、更有效。母亲的影响力在小学三年级时达到高峰,至初中二年级,与父亲平分秋色,初二以后,基本就依靠父亲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想要独立,不能忍受母亲过于细微的管束,父亲较松的管束反而受孩子的欢迎。因此,当孩子的青春期遇上母亲的更年期时,父亲更责无旁贷,万不可“隔岸观火”。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