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反法西斯斗争的光辉篇章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埃塞俄比亚(当时称阿比西尼亚)人民抗击法西斯意大利侵略的战争,又称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

意大利曾在1895—1896年不宣而战,侵入埃塞俄比亚,但遭到埃塞俄比亚军民的顽强抵抗,意大利遭到惨败,并于1896年被迫签订《亚的斯亚贝巴和约》,规定意大利无条件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废除《乌查利条约》,赔款1000万里拉,但意大利始终没有放弃吞并埃塞俄比亚的野心。20世纪30年代初期,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为了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极力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加紧扩军备战,企图通过武力进行扩张,掠夺市场和原料产地,进一步同英、法抗衡。意大利为了重新分割东非与北非的殖民地,独霸地中海,控制红海通向印度洋的航路,以削弱英、法与亚洲殖民地的联系,制定了侵占埃塞俄比亚的计划,并加紧侵埃准备。

1934年12月5日,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毗邻意属索马里的边界附近瓦尔瓦尔蓄意制造边境事端,并侵占瓦尔瓦尔,导致埃塞俄比亚死伤百余人。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求援,但没有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1935年9月,国际联盟作出偏袒意大利侵略者的裁决,更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随后,意大利在意属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边界地域扩建港口,修筑铁路、公路、机场,架设通信线路,加速备战。意大利统帅部的侵略计划是:在北、南战役方向及中部部分战役方向上向埃塞俄比亚腹地实施向心进攻,主攻放在北部(厄立特里亚)方向,企图在短期内打败埃塞俄比亚军队,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按照这个计划,意大利军队的主力由厄立特里亚第一、二、三军组成,后又有厄立特里亚第四军及马里奥蒂和库图雷将军的各 5000人的两个纵队,总数达25万人,在北战场展开,由东北非意军总司令德博诺将军指挥(1935年11月由马多利奥元帅接任);在南战场(索马里),有两个战役集群,约11万人,由格拉乔亚尼将军指挥;在中央方向有一个战役集群,约1.7万人。埃塞俄比亚军队由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1万人的禁卫军和总数达35—45万人的各省、各部族地方新编军队组成。埃军虽然武器装备落后,训练很差,但士气高昂。埃军统帅部的抗战计划是:军队先从边境后撤30公里,扼守险要地段,实施山区机动防御作战,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条件。埃军的展开计划是:在北战场,部署塞乌姆、古克萨、穆鲁格塔等拉斯(公爵)的军队集群,约15—20万人;在南战场配置涅西布和德斯塔二拉斯的军队集群,约10—15万人;在中央方向约有1万人;禁卫军和其他一些新编部队留作预备队,近 11万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