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幼儿极其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幼儿在自发的运用线、色表现自我、表达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中, 可以自由自在地倾泻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们既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束缚。因此幼儿的创造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的。所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巧用形象的语言,让幼儿更加清楚明白地理解创造的意图;巧用可亲的语言,营造宽松、温暖的学习环境;巧用激励的语言,增强自信心;巧用评价语言,激发再次创造,这样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巧用可亲的语言,营造学习环境

创造的重要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受幼儿心态的影响,而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心态,所以为了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创造,教师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和幼儿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多运用议论探究式的语言。

例如:在一次美工活动时,我和幼儿一起收集玉米芯,然后指导幼儿进行《玉米芯大变身》的活动,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些玉米芯能做什么呢?你想用玉米芯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孔雀?在讨论的时候,我先让幼儿畅所欲言,而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听到他们不同的看法时,我也是用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探讨,再从旁引导,这样幼儿就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创造。

二、巧用形象的语言,创造理解氛围

创造活动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的创造意图就是指向性,怎么样把指向性传达给孩子呢?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语言。对于成人化、抽象的语言孩子是不感兴趣、也不易被理解的,此时教师就要巧用形象具体的、通俗易懂的、与幼儿生活相近并且相关的语言让幼儿产生兴趣,领会活动的创造意图。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 教师在活动前首先要对幼儿活动的选择性和相关性要有所了解,其次要选择与幼儿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例如:在美术活动《我给月亮宝宝拍照》中,我先通过让幼儿相互之间观看表情,然后结合幼儿自己亲身体验拍照的各种姿势,引导幼儿想象,如果是你给月亮宝宝拍照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表情及姿势呢?世界上的一切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喜、有怒、有哀、有乐,为了让幼儿产生想象与创造,使他们与生活连接,教师在语言中可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如:在此次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幼儿用笑、生气、跳舞等动作,来表现月亮的拟人化,这样使幼儿理解,更有助与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巧用激励的语言,增强自信心

一切成功的开始取决于一个人的自信心,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在活动中教师要巧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所以,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孩子在活动中好的表现和创作的好的作品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小蝌蚪画的真形象!”“小蝌蚪画的真好看”“你的画面真干净!”同时,及时扑捉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 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如:竖起大拇指、拥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说说表扬的话等等。对于有多动症或有缺陷的孩子往往不被大家喜欢,因他们的问题突出,所以经常倍受大家的关注。有时大家自然而然地将错误的一方索定在他们的身上,这样,就会让这部分孩子感到不公平、很憋屈,认为自己做好孩子的机会都没有,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对身边的一切也怀着逆反的心态。严重的就导致这些孩子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这些孩子的内心情感体验,多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捕捉他们的长处并给予肯定,展现他们活泼、善良的一面,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巧用表扬,不仅要适时、得当,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时机,才能有见效。反之表扬、鼓励用的不适时、得当或者用的过于频繁,久而久之就会让幼儿产生漠然或无所谓的心理。

四、巧用评价语言,激发再次创造

美术活动过程的终结环节是评价,它对培养幼儿的美术情感有重要作用。在以往的评价中,教师往往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幼儿,这种评价容易让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以至失去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在评价中,教师要巧用评价语言,鼓励幼儿再积极创造。如:在绘画活动“快乐的我”中,我引导幼儿看“哪张画上的我最快乐”?就是从绘画的形象上去引导幼儿评价欣赏作品;“哪张画的画面干干净净,画的最满?”就是从画面整洁度、构图性方面去评价。这样的评价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产生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乐趣,增强了自信心,产生再次创作的欲望。

在美术活动中,我通过自己发现和实践,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我们要多运用优美的、巧妙的语言来激励、提升幼儿的创作思维,让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