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集体舞?

集体舞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对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

二、开展集体舞有什么意义?

集体舞既是一种行动的艺术,又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既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又是一种个性气质的展现活动;既是一种表达交流的艺术,又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集体舞的教育价值,在集体舞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与环境展开积极的交往和联系,它不仅可以让幼儿产生与他人的共鸣,而且也可以获得集体的归属感。集体舞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较难组织的一种形式,在集体舞中幼儿要感受理解乐曲,记忆动作、掌握动作的顺序、队形变化、同伴间的合作等,这些要求对于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有极大的挑战性的。

三、开展集体舞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学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要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我们在集体舞中努力改变以往重技能技巧训练的倾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演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简单地说也就是活跃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动作、培养能力。

集体舞的基本元素了解了,那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好集体舞教学活动呢?她有什么样的操作要求呢?

a、内容和音乐

内容的选择是关键一环,我们的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生活经验,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如大班集体舞《朋友舞》中我就设计了躲猫猫、跷跷板等简单有趣的动作,为幼儿所喜欢,因此很快就掌握了。

在选择音乐本身要求节奏鲜明、段落分明、长短合适,富有趣味性。当然有的音乐没有歌词,幼儿较难理解,表现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b、动作

动作又分生活动作和模仿动作,再简单的动作,教师的示范也一定要准确到位。

在选择或编排集体舞时,不能因为难度偏高致使幼儿丧失了参与集体舞本身的愉悦性,也不能过于简单致使幼儿觉得没有挑战性而觉得无趣。因此在动作或队形的变化上应符合孩子的水平发展。如小班集体舞《找朋友》中只要能跟着音乐做简单的拍手、敬礼及握手等动作,没有什么队形变化。

c、空间位置的合理安排

空间位置的安排对幼儿集体舞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有一定的基础,要能听懂常用的舞蹈术语,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处理,及时调整。

d、上课的注意点

1、教师站位

舞蹈教学中教师始终要面向全体幼儿。如圆圈舞教师应站在圈上,队列舞教师应站在幼儿对面。

2、指令

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指导语应简单干净,最好多用手势。常用指令语有:面向圆上、面向圆心、好朋友面对面、圈上行进走、向有标记的方向转一圈、和好朋友手拉手向有标记的方向转一圈;绕好朋友走一圈回到原位。如:“面向圈上’指所有参与的舞者身体都按顺时针方向面部对着自己前方舞伴的后脑。又“面向圆心”指所有舞者身体和面部朝圆心的方向。

3、融入度

融入度也叫进退度。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适时进入和退出很关键。教师的示范一般在以下几中情况下进入。如:向幼儿展示他们从未学习过的舞蹈动作;当幼儿无法独立将动作或动作组合与音乐相匹配时;当幼儿无法理解教师用语言描述的操作要求时。退出是指教师弱化对幼儿支持的一种教育机制。教师的示范退出是培养幼儿自我驾御及相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示范的进和退要逐步灵活,做到放手不放任。另外教师要把握好自己教的速度,要兼顾到每一位幼儿,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教授时应循序渐进,有易到难。

4、借助标记、舞谱等

舞器有两种,一种作为标记使用;一种作为道具使用。标记的使用便于幼儿辨别动作的方位,帮助幼儿在舞伴交换中辨别队形线路。如在手上贴个标记或戴一朵花,就可以很简单的识别方向、变换自己的站位。道具的使用可增加舞蹈的气氛,提高幼儿的兴趣,使舞蹈更具美感。

舞蹈队形用图示在平面上记录我们称之为舞谱。设计幼儿化的舞谱能帮助幼儿整体感知、理解舞伴的交换方式、舞蹈队形的变化流程,从而完整地表现舞蹈。在大班后期可引导幼儿按舞谱探索队形变化,尝试看舞谱小组学习队列舞,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切入点

不同的舞蹈切入点也不同,一般可以从音乐、队形、动作来作为切入点开展活动。如小班集体舞《找朋友》,显而易见它是通过让幼儿欣赏音乐,根据歌词来创编动作展开教学的;而大班集体舞《朋友舞》,我则出示道具小椅子让幼儿想象、创编、学习躲猫猫的动作,再和上音乐进行表演;大班集体舞《花儿朵朵》中,我让幼儿观察图谱,根据图谱变换队形,然后加上小碎步进行舞蹈展开教学活动等等。

6、规则

不管开展什么活动,都有它的规则。集体舞教学中的规则就是坐着听、站着练、管好嘴巴,个人与集体要保持一致。

7、评价

集体舞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幼儿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评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