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小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按理说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教师只注重基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 交流中,有人说:“数学不好学,数字过去,数字过来,一点意思也没有。”“数学真难记,我怎么也记不住,不像语文,它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两种说法不仅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更道出了数学教学的弊端:一是缺乏与生活性关系,没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能力;二是没有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缺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变得枯燥难学。……因此,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才能让孩子们乐学、会学、学有所获,让每块金子都是闪光。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为例,谈一些初浅的尝试:

一、通过联系,明确学习目的。

数学教育如果不树立大教育观,数学学习就显得枯燥、难学。在学《图形变换》时,我说:“我们学好了这种本领,我们可以运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来装扮我们的生活环境,接着让学生欣赏课件关于图形变换的事例,然后学习新课,最后再来看先前图案的设计方法。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前,我说这一单元学好了就可以当建筑设计与预算等。渐渐地学生在学习一单元时,学生也会根据学习内容想想知识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我也会告诉孩子们,数学学习对我们的成长也有很多作用,有科学家称数学是思维体操,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周密。数学应用也很广泛,它不仅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而且我们的“神舟飞船”的制造与发射,飞机、汽车等的制造都离不开数学。将来初、高中物理、化学学习也有广泛的运用。他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二、借助直观、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

为了培养数感和空间想象能力,常常借助直观和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在学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单位时,能用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感受的,就让想方设法用教具或实物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的意义或大小。像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这些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熟悉关于公顷的规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一公顷。然后描述,我们的教室长9米,11个间教室长近100米,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100=10000平方米=1公顷。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准备了多种盒子和教具,让学生充分认识它们的面、棱和顶点的特点,为后面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打下伏笔。

三、借助方法,增加成功体验。

要提高学习效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合作学习是高效学习法之一。在教学中,我采取从课题入手,先质疑问难,再找出知识前后衔接点让学生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最后老师对关键点、疑惑处进行点拨、拓展。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读题质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扣住教学目的和重难点。然后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师质疑:以前我们学的很多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变,利用旧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今天的内容可以这样吗?不少学生马上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这时不急于抽学生回答,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所悟时,再讨论交流,达成一致后,再抽学生汇报。这时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成功体验,这时根据需要教师用语言进行激励,也可以用承接性的语言过度到下一环节。如你们也可以编书了,你们的想法与编者一样了,或看你的想法与书上的一样吗?于是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然后现同桌说说——全班汇报,在巩固练习时,要精心设计题型,进行训练拓展。

四、借助创新,激活学生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和学校工作安排,在学习本册教材时,我将取了变式学习法,将联系紧密的放在一起学,将主要内容先学,次要内容后学(五月要进行庆六一的准备工作,学生精力容易分散)。于是我将本册教材分成三个板块:《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板块;《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变换》第二板块;《统计》和《数学广角》为第三板块。第一板块的内容联系紧密,因数和倍数是通分和约分的基础,通分和约分又是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学习前面的内容可为后面内容作铺垫,学习后面的内容时,又可以巩固前面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学生渐渐地也学会了利用知识的前后联系来进行学习、思考。

有记者问哈佛大学校长你最骄傲的是什么时,校长说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为每个同学提供了任意选择,充分发展的空间,让每块金子都闪光。有人比喻学生的潜能好比空气,或压缩于斗室或盛满于天下。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搭建这样的舞台,提供这样的空间,让他们尽情表演,不断成长,让每块金子都闪闪发光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