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妈妈的困惑是2岁多的儿子冬冬,最近说话突然结巴起来。有时一句很简单的话,他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来。比如,他想玩球,手指着书架上的球说:“我要玩……玩……球。”憋了好半天才把那个要命的“球”字讲出来。张妈妈在一旁特别着急,担心冬冬这结巴要是改不过来可怎么办?

专家提醒:遇到冬冬这种情况,先找找周围环境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尽量不让孩子与这样的人接触,防止他出于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人说话。如果周围没有这样的人,那你在孩子结巴的时,不要厉声责备,也不要急于纠正,因为你一着急反而造成他的紧张情绪,对他的结巴起了强化作用。这时你最好对他的结巴装作不在意,自己照常按正常的方式去说话。许多时候宝宝说话出现问题,是因为他没有找到那个词的正确发音,需要你耐心地等待。当然,你也可以告诉他应该怎么发音,口型什么样,舌头放在什么位置上。还可以用教唱歌、讲故事、念歌谣等方式对他进行口语训练,宝宝结巴的问题慢慢就会解决了。

董女士的儿子宁宁已经上了幼儿园中班,老师反映他从来不主动和小朋友交流。班上活动时,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宁宁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很快说出完整的语句,而是非常小声一字一字地往外吐。回到家,左邻右舍的孩子小嘴甜甜地说这说那,宁宁却总是不理人。这让董女士很烦恼,宁宁会不会是脑子有毛病?

专家提醒:如果像宁宁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交流很正常,只是在外面如此,说明他的语言没有问题,而是性格上的特点,不喜欢跟不熟悉的人说话。他在外面不愿说,就不要强迫他,以免造成逆反心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以榜样的力量去感染他,比方自己带孩子外出,主动热情地和邻居甚至生人打招呼、聊天;多给他创造接触生人的锻炼机会,比如参加朋友聚会或请孩子的小朋友来家做客,让他慢慢适应环境,自己主动去说。

语言是智慧的外壳。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宝宝咿呀学语时,父母喜出望外,兴奋得天天逗着孩子玩,一有空儿就教孩子说话。等宝宝到了两三岁时,他们却认为孩子已经会说话,不愿再拿出时间多和孩子交流,任孩子自由发展,结果错过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几年后,当宝宝在同龄孩子中出现明显差异,他们才警觉,但为时已晚。

培养语言的关键期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就会在其心理上造成某种缺陷,甚至终身无法挽回。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当已经长大的“狼孩”回到人间,尽管人们为他的康复花了很大功夫,也无法彻底恢复他的语言和人性。所以,抓住和把握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相当重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