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作流于形式

【片段描述】师:你们看,这PPT里的自选图形,与我们以前使用的什么程序比较像呢?对,是WORD!接下来,请同学们两人合作,给PPT的第一张封面加上标注。

反思:教师的本意是通过提示性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通过两人合作,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但这样的“合作学习”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课堂很安静,纪律很好,有些学生“各自为战”,有些学生“一手操办”,实质上只是表面的协作,学生之间交流少,没有形成有效的探讨和交流。合作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但合作学习的目的决不仅仅只在于此,之所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还在于让学生在合作、交往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一个任务布置下来,学生做简单的分工,这样的合作是无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建立在独立学习基础之上,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需要的合作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一方面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片段中如果教师再添加几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操作是否体验会更深刻些呢?例如,“同学们,回忆一下,WORD里的自选图形,可以分成哪几类?你已经会用了哪些?PPT里的自选图形的哪些地方与WORD一样?它的操作是否也跟WORD一样呢?想不想试试?如果觉得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标注。”这样,学生各取所需,既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

(三)评价反馈单一

【片段描述】师:你觉得这位同学幻灯片的作品制作的怎样呢?

生1:挺好的!生2:挺漂亮的!生3:颜色不错!

反思:学生在评价作品时,教师要么重复学生的话,要么点头示意,似乎这样才是体现民主,才能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课堂评价,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其他学生,也可以是教师。特别是教师,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要弄得学生不明不白;不是问题的提问(比如那些简单判断性问题或书本上已有答案的陈述性问题)太多,是问题的提问又太少,且缺乏精心的设计,搞得学生糊里糊涂,加上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习惯和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其结果是学生没有勇气而不敢说,没有习惯而不想说,没有能力而不会说,于是干脆不说。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自己的作品呢?”“你觉得他哪方面做的特别不错?”“你评价的真好,会从颜色这个角度来观察作品!”“对这个作品,你还有什么建议吗?”,等等。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整、发展功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体验,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