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体验,百科全书的解释是:动词,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人或物或事情进行了解,感受。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体验,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理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再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了孩子们重要的学习方式,孩子们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信息技术的学科内涵、体验成功与快乐。

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孩子们参与体验?因为体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种张力场。在体验中,主体可以通过想象、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最后,又使经验内化为自我的感悟,使感悟到的东西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可见,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个体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的过程,是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的过程。

因此,现在的很多课堂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们似乎也想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但实质上,我们依然看到或听到,部分学生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与他们已有的知识没有多少关系,学习没兴趣,学不会;对教师的提问,回答千篇一律;对教师要求完成的任务,反馈单一;许多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敢想、不敢问、不敢做、不敢说。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学生通过充分体验,感受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呢?接下来,我结合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我的思考。

二、案例的诊断

(一)情境哗众取宠

【片段描述】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播放视频《猪流感》之歌。

反思:教师从大家比较关心的时事为切入点,以最近网络上比较红的《猪流感》之歌导入,引起学生对猪流感的关注,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猪流感事件是个严肃的话题,教师播放这首歌的目的只是想让学生体验到“挺有趣”?小学阶段儿童认知水平低,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也要切合教学实际。情境的体验,目的是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观察、思考、发现、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而不是哗众取宠。如果把音乐播放改成一段新闻播报,用数据来说话,不但使导入更简洁自然,而且更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且为做好防护与宣传的情感体验做了积极铺垫。情境创设是教学活动良好的开端,但情境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只有现实的、完整的、富有教学意义的情境才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流于形式

【片段描述】师:你们看,这PPT里的自选图形,与我们以前使用的什么程序比较像呢?对,是WORD!接下来,请同学们两人合作,给PPT的第一张封面加上标注。

反思:教师的本意是通过提示性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通过两人合作,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但这样的“合作学习”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课堂很安静,纪律很好,有些学生“各自为战”,有些学生“一手操办”,实质上只是表面的协作,学生之间交流少,没有形成有效的探讨和交流。合作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但合作学习的目的决不仅仅只在于此,之所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还在于让学生在合作、交往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一个任务布置下来,学生做简单的分工,这样的合作是无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建立在独立学习基础之上,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需要的合作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一方面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片段中如果教师再添加几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操作是否体验会更深刻些呢?例如,“同学们,回忆一下,WORD里的自选图形,可以分成哪几类?你已经会用了哪些?PPT里的自选图形的哪些地方与WORD一样?它的操作是否也跟WORD一样呢?想不想试试?如果觉得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标注。”这样,学生各取所需,既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

(三)评价反馈单一

【片段描述】师:你觉得这位同学幻灯片的作品制作的怎样呢?

生1:挺好的!生2:挺漂亮的!生3:颜色不错!

反思:学生在评价作品时,教师要么重复学生的话,要么点头示意,似乎这样才是体现民主,才能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课堂评价,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其他学生,也可以是教师。特别是教师,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要弄得学生不明不白;不是问题的提问(比如那些简单判断性问题或书本上已有答案的陈述性问题)太多,是问题的提问又太少,且缺乏精心的设计,搞得学生糊里糊涂,加上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习惯和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其结果是学生没有勇气而不敢说,没有习惯而不想说,没有能力而不会说,于是干脆不说。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自己的作品呢?”“你觉得他哪方面做的特别不错?”“你评价的真好,会从颜色这个角度来观察作品!”“对这个作品,你还有什么建议吗?”,等等。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整、发展功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体验,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四)教师本位明显

【片段描述】师:怎样保存一张图片呢,你有什么办法吗?一位学生上来演示后,教师说:你这个方法很麻烦,老师有个好方法教给你们。

反思:教师的这句话,先不考虑其他学生会有什么情绪反应,对这个上来演示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很受影响的。他可能感到丢脸或者气愤,以至于后面的内容都没怎么听进去。可能教师在课前已经预设到学生的操作方法都是费时又麻烦的,他觉得赶快把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很有必要。但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已知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不能只考虑教学进度,忽略学生感受而包办代替学生的独立活动。“麻烦”,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尝试比较后自发感悟出来,他们会有需要简便方法的需求。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体验到方法的优化是多么重要。就像有位学者说的,教师要将自己的商品推销给学生,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发展变化,即首先以什么样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到自己的柜台前,也就是在学生当前的心理需求下如何将自己的商品在其意志的发展需求下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他们肯学、会学、乐学。

(五)操作材料随意

【片段描述】师:同学们,这里的图标你们都认识吗?剩下的不认识的图标,我们该怎样了解它呢?对,请同学们上网搜索一下。

反思:生活中的标志数量非常多,教师让学生上网查,范围这样大,肯定要费时不少。如果让学生查之前先引导学生给标志分类,如按颜色分,或按功能分,再给一个特定的网址进行查找,势必查找更便捷,同时,能让学生体验到标志中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功能。目前,许多教师对操作活动的媒介──操作材料认识不足,对如何提供材料缺乏研究和考虑,存在着机械地模仿他人,看别人放什么我就放什么的盲目性,手头上有什么就放什么的随意性,以及材料种类过多或过少等问题。操作材料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及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因此,提供材料不单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三、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要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活动的体验效应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出教学信息,学生通过亲历、体验,使知识内化,储存到学生头脑中。在这知识传与输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体验的充分有效性,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输出信息,为学生创造体验条件

上课前,教师需反复、深入地研究教材,明确输出信息的目的。然后分析出要让学生经历什么过程,有哪些要体验,会得到怎样的发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创造因素、创新因素、科学方法因素、情感态度兴趣因素、操作技能因素、习惯能力培养因素等,然后针对所教学生的智能水平、心理特点,换位思考并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二)选好输出信息的突破口,让学生乐于体验

输出教学信息是一门艺术,必须选好突破口,使学生从接受信息到加工信息、储存信息之间有一个好的过渡。选好突破口能在几分钟内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突破口可以是教学课题的线索,可以是课本中某一动人的情节、环境和人物,也可以是与所教课程中某一方面有关的实例。总之,学生最感兴趣的便可选作突破口,以此带动全部教学内容的输出,使学生乐学。

(三)输出信息要清晰流畅,让学生体验完整有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的信息不应模糊、不确定、似是而非。组合有序的信息,分层次、有结构,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和储存。为此教师在输出教学信息时应注意:1.简洁而规范的描述各知识点;2.运用易于接受且适合实际的语言进行及时评价;3.把抽象的东西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输出的教学信息必须反映教材的基本面目,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保持教学信息的完整性并不等于“平均用力”,而是要注意轻与重的结合。

(四)注意输出信息的层次和梯度,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内容由浅入深,尽可能创设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如组织富于探究性的游戏,小组合作完成;举办学生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信息技术幻想比赛等,让学生议论、讨论、争论,充分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课上课后积极参加一些创造性活动,如小动画,小绘画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作业或考试评价也因人而异,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评价档案,包括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已具备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发展水平,记录每次新概念、新技能教学后的掌握情况,最后以他的提高情况修正终结性评价。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验,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体验学习的教学中,参与体验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体验教学过程的条件和机会的创设者,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被置于核心地位,教学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体验教学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和发展、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解放,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积极状态,主动状态,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