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口腔、外阴、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有疼痛。

4、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5、手足口病。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臀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6、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潜伏期为4~21天,整个病程分为三期:

1、初期

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

2、极期

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好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痉,肢体瘫痪或僵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深度昏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天左右;

3、恢复期

多数病人体温下降,神志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人会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疗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

二、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1、讲卫生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做好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

2、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

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3、加强个人防护

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

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

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供机体抗病能力。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饮食要均衡,多喝温开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秋冬季肠道传染病。

4、免疫预防

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