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吃什么

父母们最怕孩子挑食,我也是,恨不得她荤菜、蔬菜、菌菇样样爱。当我觉得她应该吃什么而她偏偏不爱吃的时候,我往往需要忍耐才能息事宁人。但是,这样的忍耐是值得的,一方面,我们有了很好的进餐气氛,另一方面,我发现,对于食物的选择,孩子自有主张。

拿胡萝卜来说。最初,燊完全不接受胡萝卜。我们仍隔三差五地把胡萝卜放上餐桌,指望她能爱上它们。终于有一天,她狂热地爱上了胡萝卜。可是没多久,她不爱这红色的萝卜了。然而过一阵,她又爱吃了。

总之,她今天不吃,不代表明天不吃,她今天吃了,也不代表明天仍爱吃。我们所要做的是经常更新菜肴,让孩子接触丰富多样的食物,以便他们有一个全面的选择。

第二,吃多少

自打孩子出世,医生就教导我们按需哺乳。也就是说,孩子自懂饥饱,母亲只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母乳即可。可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往往忘记了他们优秀的饮食控制能力。

在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和哈特穆特·莫根罗特合著的《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中提到一项实验。“1991年,曾有人对2-5岁之间的幼儿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这些孩子都住在家里,即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每天吃3顿饭3次点心。每天的食物多样而均衡。”

特殊之处在于,这些孩子每餐得到双份食物,吃多少由孩子们自行决定。实验证明,孩子们吃下的量正好是他们身体所需要的,孩子们完美的自我调节能力令人叹服。

当我放松心态,任由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我发现,正如实验所展示的,孩子善于自我调节,这一餐吃少了,下一餐自然会吃多,这一餐吃多了,下一餐自然少吃一些。

第三,怎么吃

怎么吃主要指孩子的用餐方式,用手抓还是用餐具,左手握筷还是右手握筷,自己吃还是父母喂。无论怎么吃都可以商量,关键不能破坏良好的餐桌氛围。

尚不会用餐具时可用手抓。会用餐具后,使左手还是右手孩子自己决定。燊燊有两双学习筷,一双右手筷,一双左手筷。右手筷是大姨送的,用了一阵后,我发现她总是用左手握筷。为了让她掌握正确的握筷姿势,我又给她买了一双左手筷。有一段时间,她的餐台上总是放着两双筷,用左手还是右手,她看着办。

孩子在有能力自己吃饭时,父母应该放手。但也不是一概而论的。燊刚开始自己吃饭那会儿,总是光吃菜不吃饭,无论我们怎样提醒她应该一口饭一口菜地吃都无济于事。我忍耐了几餐后,决定继续喂她吃饭。如果为了让她尽早学会自己吃饭而在餐桌上斗争起来,我觉得是因小失大。

一段日子后,她在自主进餐时有了吃饭的意识,我才放手。遇有虾等带壳的菜,她经常主动要求自己剥。她剥虾是缓慢的,在冬天,等她剥完两只虾,饭都凉了。所以,如果她要求剥虾,我还是会喂她吃饭和其他的菜。我的宗旨是,只要餐桌氛围好,其他的都可以有弹性。

上幼儿园后,受集体生活影响,燊在自主进餐方面做得越来越好。有时她也会撒娇,要求妈妈喂饭。我会温和地答应,而不是严肃地教育她,但我们约定好,一餐只喂1-2口,其余的还是得她自己吃。我把这1-2口称为“爱心喂”。

我用行动告诉孩子,吃饭是她自己的事,妈妈因为爱她,愿意小小地宠爱她一下。这少少的“爱心喂”有着大大的作用,它让孩子心理上获得缓冲,觉得自己被父母接纳,继而愿意配合服从,而不是抗拒。

给孩子用餐自由的同时,我们也有不可违反的规则:

1、必须坐在餐桌边用餐。

2、用餐时不可以看电。

3、吃饭前一个小时不能吃零食喝果。

4、没有特殊情况(诸如不饿、病了、饭菜实在不对胃口、到了陌生环境等)不好好吃饭,立即平和地请她离开餐桌,不需要发火,只是接下来的酸奶、水果、零食全部取消,直到下一餐开饭。吃饭是一种享受,愉快地进食更是美妙的乐趣,让孩子从小就爱上吃饭爱上美食,这是父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