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白天能吃能睡,活泼好动,可晚上入睡后,就时不时地惊醒啼哭,日日如是……这样的情景,估计当妈的十有八九都曾经历过。宝宝月龄小时(0-3个月),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昼夜还没有调整过来,偶有夜啼一般属正常现象。可随着宝宝长大,夜啼的现象却愈演愈烈,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关于“夜啼”,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妈妈白天带娃劳心劳力,晚上本以为可以补个“美容觉”,却遭遇“不懂孝顺”的夜啼郎,弄得全家都不得安宁。作为新手妈妈,最大的烦恼和困惑莫过于此。

网友@湾湾的月亮:夜啼不是病,哭起来真要命!宝宝每天凌晨1点、4点定时大哭,怎么哄都哄不住,一般哭个30-40分钟,哭累了才重新睡。虽说是正常的情况,但天天如此,全家人都要崩溃了。

正解: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妈妈们,宝宝夜啼是病,得治!夜啼是婴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长期出现夜啼,将会导致宝宝睡眠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家长们千万别以为宝宝夜啼是正常现象,长大了就会自动消失,尽快采取措施治疗夜啼才是正道!

网友@松田君224:我JP说小孩子夜哭是因为白天看了不干净的东西,受到了惊吓。上次她不造去哪找了个道士回来给我们家宝宝作法,然后后面的两天宝宝都睡得很好,不过第三天开始又来了……

正解:都21世纪了,就不要再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了。不过,说宝宝夜啼是因为受到了惊吓也不完全错。有时候雨天打雷,或者白天宝宝摔了一大跤,都可能让宝宝在心理上感到恐惧,心有余悸,从而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质量。

食疗+按摩,双管齐下可安神

宝宝夜啼,根据其诱发原因,主要可分为脾胃虚寒型、乳食积滞型、心经积热型和惊骇恐惧型四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夜啼,其治疗护理的方法又不一样。今天将中西结合,教你从食疗和按摩两个方面“对付”宝宝夜啼这个难缠的问题。

一、脾胃虚寒型夜啼

【原因】脾胃虚寒型夜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宝宝脾胃功能不好,引起消化不良,肚子不舒服,导致了宝宝睡不安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脾是人体器官的根基,脾不好会直接影响其他器官。而偏偏宝宝的脾功能又不完善,还特别“挑剔”,喜欢温热而不爱寒凉。如果宝宝吃了寒凉、生冷的食物,会顺带把寒邪带入到胃肠道和脾。夜间阴寒,让脾胃里的寒邪之气凝滞,宝宝气血不畅,就会引起腹痛啼哭。

【诊断】如何判断宝宝的夜啼是否属于脾胃虚寒型?这一类型的宝宝尤其喜欢趴着睡,因为这样能够缓解腹部的不适。而宝宝夜哭的时候,往往弓着腰哭,家长给他轻轻按摩腹部能够缓解。这些宝宝平时面色比较青白,手脚冰凉,胃口差吃得少,大便稀薄,看他的舌头可见呈淡红色,舌苔薄而白。

【食疗方】

1、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2、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3、常吃:山药、枸杞、当归等温脾散寒的食物;忌吃:西瓜、梨、冬瓜、生萝卜、冷饮、凉茶等寒凉性质食物。

【按摩法】

1、让宝宝俯卧,在其腰部快速搓热,将掌心按在宝宝的命门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1分钟。反复操作3-6次。

2、让宝宝俯卧,沿着其腰背部正中的督脉,从下而上提捏。反复操作3-6次,按摩到宝宝皮肤出现潮红为宜。

3、让宝宝仰卧,家长搓热掌心,按在宝宝的神厥穴(即肚脐的位置)1分钟。

4、家长右手中指指腹用适当的力度按揉宝宝的小天心穴(手掌根部两块手掌肌肉¡起的交接处)3-6分钟,再从指尖往里按揉宝宝的补脾经穴(大拇指外侧)3-6分钟。

二、乳食积滞型夜啼

【原因】有些家长总担心宝宝营养跟不上,频繁喂食,结果引起积食的问题。以6个月的宝宝为例,他们的胃容量只有150ml,但很多家长每次都大瓶大瓶地给宝宝喂牛奶,一天喂几次,肠胃都还没有消化完上一顿的食物又来第二顿。过多的食物积累在胃肠道,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从而出现呼吸不畅、便秘腹胀等情况。身体的不适在晚上显得尤其明显,所以很多宝宝出现了睡不安稳、频繁夜哭的现象。

【诊断】因为胃肠道中已经积累了大量食物无法消化,宝宝固然容易出现厌食拒食的情况,即使吃进去了牛奶、母乳等食物,也很容易呕吐出来。积食的宝宝肚子看起来比较大,而且拒绝让人按压,因为按压会让他感到不适。同时,大便酸臭、舌苔白而厚,指纹呈现淡淡的紫色,这些都是积食的征兆。

【食疗方】

1、注意不要喂食过量,以免加重宝宝胃肠道的负担。

2、谷芽麦芽水:谷芽、麦芽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钟,晾温后给宝宝饮用。

3、糖炒山楂:取红糖适量,入锅用小火炒化,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按摩法】

1、让宝宝俯卧,在其背部用双手由下往上捏脊3-6次。

2、让宝宝仰卧,用多只手指的指腹轻轻按揉其腹部3-6分钟,然后按摩中脘(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天枢穴各3分钟。

三、心经积热型夜啼

【原因】从中医的角度看,宝宝的脾胃虚弱,易遭寒邪入侵,相反,心肝则火旺,如果积热上攻,让邪热扰心,就容易出现夜啼的现象。幼儿机体本来属阳性,而很多家长担心宝宝体弱受寒,往往给宝宝穿太多衣服、盖过厚的被子,加上饮食上偏燥热,都会让宝宝上火。宝宝一旦上火,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嘴唇裂皮、失眠便秘等症状。身体的不适,加上上火导致的情绪烦躁,正是宝宝们夜啼夜哭不能安睡的罪魁祸首。

【诊断】心经积热体质的宝宝睡觉时喜欢仰卧,因为这个睡姿相对更能让宝宝感觉到热气散发。平时观察宝宝,可见他面色红润、嘴唇鲜红,摸其手心脚心比其他孩子温热。大便次数少且质地偏硬,甚至有便秘的情况。看宝宝的舌头,一般比较鲜红,舌苔黄腻。这些宝宝在夜间啼哭的时候,哭声特别洪亮,显得尤其烦躁不安。

【食疗方】

1、根据宝宝的情况适当多补充白开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体内的燥热感,排除体内多余的毒素。

2、百合冰糖水:取百合15-30克,加适量冰糖煮沸即可,平时可让宝宝当开水喝。

3、莲子心茶饮:用莲子心10-15克,煎水代茶饮,有助于清心泄热,缓解上火症状。

4、多吃:多吃瓜果蔬菜,加大孩子对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

【按摩法】

1、让宝宝俯卧,沿着背部脊椎的两侧从下往上捏推3-6次。

2、用大拇指沿着宝宝中指的掌心一面的第二、三节交界处向指尖推,反复推1-3分钟。

3、食指、中指合、无名指三指并£,用掌心一面,在宝宝前臂弯曲处向手腕部位推,反复推1-3分钟。

四、惊骇恐惧型夜啼

【原因】宝宝心气怯弱,而且生活经验少,如果突然看见奇怪的事物,听见巨响或奇异的声响,甚至是不慎跌倒,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都会让宝宝感到心神不宁。这种不安不仅仅表现为事件发生之际宝宝哭闹,甚至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宝宝仍然会“心有余悸”,从而因惧怕而啼哭。

【诊断】判断宝宝是否属于惊骇恐惧型夜啼,首先可以回想近段时间宝宝是否因看见奇怪的事物或听见突如其来的响声而大声啼哭。此外,这种类型的宝宝夜啼时,往往表情表现惊恐,面色唇色忽青忽白,哭声凄惨,甚至会尖叫。哭的时候会紧紧依偎大人的怀抱,目光不停扫视周围的环境,似乎害怕奇怪的东西会再次忽然出现。

【食疗方】

1、赤小豆甜饮:取赤小豆适量,加水煮烂,再加适量白糖煮开,让宝宝代茶饮。

2、蛋粉粥:鸡蛋壳洗净炒黄,研磨成细粉末,每次取1.5克和在粥里让宝宝食用,每天2次。

3、莲子粳米粥:莲子50克、粳米100克入锅同煮,熬至莲子棉烂。让宝宝早晚餐食用,每日2次。

【按摩法】

1、让宝宝端坐或仰卧均可,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1-3分钟。

2、拇指指尖用适当的力度掐按宝宝的心经(中指的螺纹面)、肝经(食指的螺纹面)各1-3分钟,按揉小天心穴(手掌根部两块手掌肌肉¡起的交接处)6分钟,有助于宝宝镇惊安神。

【总结】宝宝长期夜啼不仅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导致其发育不良,还会让家人倍感困扰。所以若家中有夜啼郎,家长应该重视起来。除了根据上述四种类型夜啼区别对待,家长还应该在一些细节上尽量给宝宝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例如保持卧室洁净舒适、光线柔和,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适当给宝宝增减被褥。一旦宝宝夜啼不得安睡,家长也不要冲其发脾气、打骂孩子,而应该用柔和的语调跟宝宝“沟通”,抚慰宝宝的情绪,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从而情绪易于平复,更快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