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孩子从三岁左右开始就会进入爱问“为什么”的阶段,此时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尽量做到有问必答,切不可敷衍应付。一次不恰当地回答,不仅让孩子错过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还有可能打击孩子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从而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问题:爸爸,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幼儿园?

巧妙回答:因为在幼儿园你可以认识很多新的小朋友,然后和他们一起玩很多有趣的游戏,而且在幼儿园你还能学到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你现在还不会照顾好自己,幼儿园的老师可以照顾好你,而且我相信你是很棒的,在幼儿园不仅能照顾好自己,还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问题: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吃青菜?

巧妙回答:如果我们不吃青菜,我们的身体可能就要生病了,而且便便也会硬硬的,拉不出臭臭了。吃青菜不但可以让身体更健康,也可以让你的眼睛看得比较远、皮肤也会更滑更漂亮。

问题:我为什么一定要吃肉?

巧妙回答:吃一小块鱼或肉,就有很多的养分,让你变得很有力气。不过,如果你不喜欢吃,我们可以一个星期吃一二次,平常我们就吃鸡蛋或多喝一些牛奶和 酸奶也可以。不过妈妈,不希望宝宝是一个爱挑食的宝宝,挑食对你不好。

问题:妈妈,我是怎么跑到你的肚子里的?

巧妙回答:宝宝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形成的。在妈妈的肚子里面,有一个小宝宝自己的房间,虽然暗暗的,可是很舒服、很温暖、也很安全,在你出来之前你一直住在那里。

问题:妈妈,我在你的肚子里都干什么了?

巧妙回答: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会踢踢脚、吸吸大拇指,还有的时候会张开眼睛,然后听听妈妈肚子里面的声音,不过啊,更多的时候你在里面安静的睡着觉。

问题:为什么我没有一直在你的肚子里呢?

巧妙回答: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面一直在长大,然后妈妈的肚子有一天忽然装不下了,那时候就一定要把宝宝生出来才可以。然后你就来到了这个世界,和爸爸妈妈一起, 生活在现在这个大的房子里面。

问题:爸爸,死是什么?

巧妙回答:“死”其实是人或动物的呼吸停止了,身体也不动了。大部分的人或动物是因为活到很老或是生病了才会死,死只是一种离开,它并不可怕。

问题:那人一定会死吗?

巧妙回答:对啊,每个人活到很老很老的时候或者是生病的时候,因为身体有些地方会坏掉,所以就会很自然的死,都会离开。不过你不用担心,我很老很老了的时候,你已经长大了,而且我们只要 健康生活,就可以活的很久很久了。

问题:妈妈生气,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巧妙回答:我生气,是因为你刚刚一直调皮捣蛋,所以让我觉得生气,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你才生你的气。所以如果你遵守规矩,我也会很开心。

问题:为什么你都不骂弟弟?

巧妙回答:因为他还是小宝宝,所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但是你是大孩子了,你听得明白而且可以改正。我批评你是希望你可以改掉不好的地方,那样你就更棒了。而且当你还是这么小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批评你。所以如果弟弟长大调皮捣蛋,我一样会批评他,告诉他哪里错了。妈妈希望你成为很棒的小朋友。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并且有问必答,满足孩子的智力需求。当然,在回答时,要尽可能艺术化处理。 接纳孩子的问题 孩子经常提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问题,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的问题,只是一笑置之、敷衍了事或粗暴制止,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再问了,这将导致其智慧的萌芽逐渐枯萎。

“如果父母正忙于做事,可以告诉孩子‘过一会儿告诉你’;或暂时放下自己正在做的事,给孩子解答。” 回答问题不需“包办” 家长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地以“帮助孩子解答问题”为荣。儿童文学作家刘小玲说,“上初中的儿子小时候非常爱问问题,那时候自己都会细致地帮儿子找答案。可现在发现他自己的自学能力明显不如班里的很多同学。我觉得这跟我一直帮他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不要包办,而是间接引导孩子到书本里寻找知识,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查字典、看书的习惯,这样将来遇到疑难问题就知道如何自己去找答案了。

变晦涩为生动 回答孩子的提问,要有“把晦涩变生动”的艺术。父母如果不根据孩子的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来回答问题,孩子往往听不懂。因此,父母应尽量运用明白易懂的语言,以拟人、比喻、观察实物、实际操作及列举生活中实例的方式加以回答。如回答“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或者为何不能站着尿尿”的问题时,家长可以把女孩子特有的身体器官称作“小平平”,告诉她“小鸡鸡”和“小平平”都是身体里很隐私的部分,不可以露出来让别人看到,也不可以偷看别人的。

给孩子思考空间 面对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父母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去回答,太复杂的答案小朋友未必明白,还不如给孩子点想象空间,允许他们做一次天马行空的回答。有时则可鼓励孩子在自己的不断操作中寻求答案。这时,家长不妨反问孩子“你觉得为什么?”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反问时要启发、引导,问题的难度要适宜。还可以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叙述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