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橡皮泥,黄泥巴就是孩子们学雕塑最初的材料。光着屁股蛋的伙伴们把“面面土”和成泥,捏成各种小玩意儿或者小泥人,大家拿着这些泥娃娃“过家家”。孩子们就是在泥巴的游戏里开始模拟和学习社会生活的。没有那么多玩具,一团黄泥在孩子的眼里就是好玩的玩具,捏个猫猫狗狗,捏个小人,黄泥就能变成一个“小人国”。而老虎、狮子这样的猛兽,一旦被艺人的巧手变成萌娃娃的玩物,就立刻也变得憨头憨脑、稚拙喜人了。

陶哨,像一盒动物饼干

如今的孩子,被淹没在花样繁多、不断翻新的玩具和网络游戏中,对陀螺、弹弓、泥哨这些曾给他们父辈带来无尽欢乐的玩具早已非常陌生,泥哨似乎又是其中消失最快的一个。

说是泥哨,其实是用泥捏制后经过低温烧制的,准确些应该叫陶哨。已过不惑之年的新绛县文化馆张先生还记得这种儿时的玩具。每到春节期间,卖陶哨的小贩走街串巷,手里举个草把,草把上扎着花花绿绿的泥哨。无需吆喝,只需吹吹嘴里的哨子就能招揽来一群孩子。除了春节,泥哨还经常出现在庙会上。

陶哨的大小不到一寸,造型最常见的就是小鸟,大多有圆滚滚的肚子,短短的小尾巴,整体为三角形,有点像动物饼干里的小鸟。乌龟、蛙、狗、牛、鸽子、老虎、狮子等动物也常常出现在泥哨造型中,除了动物类泥哨,偶尔还有人捏一些调皮的男童、文静的女孩和夸张的面具之类的陶哨。

做陶哨的选泥极为重要,一般的泥土即使能捏制成,但是太阳一晒就会有裂纹,无法长久保存。最好用胶泥,质感细腻,颜色发黄。泥挖出来,在石板上揉制,摔打。直到把泥巴揉得像面团一样柔软,才算准备妥当,这时就可以捏制成各种形象的泥坯,中空留个小孔才能吹响,然后进行阴干,再入窑烧。烧制出的泥模最理想的是黑陶色,但是大部分是砖黄色,只要颜色转黄之后,就烧制成功了。那些烧得黄澄澄的各种造型的泥哨,摆在面前很像小孩子喜欢的一盒动物饼干。若是烧成黑色,其实就是黑陶了,再配以红、黄、白、蓝、绿等色进行彩绘,最后罩上一层清漆便成功了。

从前我省各地皆有泥哨制作艺人,往往在农闲时制作陶哨,春节或者庙会时销售,如今几近绝迹。新绛县的七音哨曾颇为有名,而今也少有人听说过了。如今,广灵县还有一位名为亢太水的民间艺人还做泥哨,但他说,如今没人稀罕这土得掉渣的玩意儿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