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实验工作的逐步开展,我不断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主题阅读教学为什么能如此强烈地影响和感召我们心向往之、行践于之?在实践中,我用心体会着“主题阅读”教学中深邃的东西——

我对我的体会作了这样的梳理——

首先,“主题阅读”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材不是课程的全部”,语文学习原来可以有如此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何谓“大语文”?何谓“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它丰富而有生命力的内涵。

其次,“主题阅读”教学的理论思想,让《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有了充分的落实,从而保障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量的有效完成 ;正如刘宪华校长说的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长史。”、“我认为,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主题就是一面旗帜,主题就是儿童眼里的一个世界。有主题的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的确,主题阅读“ 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与六种基本课型在潜移默化中如春风化雨对学生进行着精神与思想的塑造,心灵与人格的涵养,这正是“主题阅读”能够成为“深度阅读”和 “心灵阅读”的根本所在。而这种“根本”也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的具体体现——这样的课程是在扎实提高着阅读教学的质量。

再次,我深深感动于“主题阅读”的“以读为本”以及我认为它做到极致的“吟诵”。“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堂 上,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浓墨重彩、酣畅淋漓、一吟三叹、绕梁不绝,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何谓“口诵心为”,何谓“‘诵’即为表达”——语言是美的,只有被吟诵的语言才能焕发出如此光彩的生命和活力,才能如此深刻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和血脉,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如此丰厚的情感和底韵。而正是这浓浓的语文情感让沉浸在其中的师生有了一份真切的内心感动——这不正是这们追求的“情意语文”吗?

最后,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主题阅读”寻找着语文的生命之源。正如陆恕老师说的:在一段时间里,相对集中地围绕一个主题阅读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构思、不同写法的文章,便于儿童在类比中学习。比较是认识事物、开阔眼界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读本中大量的题材,会为儿童习作选材打开思路;文章的各种构思,为儿童提供了安排材料的借鉴范例;选文的语言会极大地丰富儿童积累的词语;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会启迪儿童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儿童在主题阅读的实践中,慢慢完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转变——的确,在一段时间里,小语界旗帜鲜明地喊出“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主题阅读”正是在追求语文教育自身规律的基础上,致力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于永正老师说: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讲,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在阅读中形成的,三分筑基在课内,七分筑塔在课外。得阅读者得天下,成阅读者成一生——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得到阅读之“乐”就得到了语文的“魂”。今天,走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几位实验老师努力工作着,用心体会着“主题阅读”教学深厚的内涵,思考着它给我们带来的深刻的启发… …

“主题阅读”让学生成长着,也让我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