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堂感人的“人生课”

一天,我决定给儿童们上一节有点幽默的课:怎样擤鼻涕。

我给他们示范了使用手帕的不同方法,最后还指导他们如何能尽量做得不引人注意。

我以一种他们几乎察觉不出的方式拿出手帕,并尽可能轻地擤着鼻子。儿童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我,没有一个人发出笑声。

但是,我刚结束示范,他们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掌声就像在剧场中那样长久热烈。这使我有点儿纳闷,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小的手发出这么响的声音,我也没想到这些幼儿会那么热烈地鼓掌。

接着我明白了,我触及到了他们那极其有限的社交生活中的敏感点。儿童在擤鼻子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由于在这件事上他们屡屡遭受大人的责备,故尔对此十分敏感。他们听到的叫嚷和辱骂的话语强烈地刺伤了他们的感情。更为伤害他们的是,为了不丢失手帕,他们在学校里还得把手帕惹人注目地系在脖子上。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地教他们擤鼻子的方法。当我这样做时,他们感到抵偿了过去的羞辱,而他们的掌声表明,我不仅公正地对待他们,并且使他们在社会中取得了一个新的地位。

我逐渐认识到,儿童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成人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

一天,当我要离校时,这些儿童开始喊起来:“谢谢你,谢谢你上的这堂课!”当我离开教学大楼时,后面跟着一支静悄悄的队伍,直到最后我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吧,踮着脚尖跑回去,不要撞到墙角。”他们转过身,飞一般地在门后消失。

这是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的儿童启蒙大师蒙台梭利,在她所著的教育著作《3岁决定一生》中,就儿童的尊严感问题,记叙的一堂感人的“人生课”。

成年人包括孩子的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孩子有强烈的尊严感,他们常常无意识地表现出对孩子的蔑视,导致孩子产生很强的自卑感。

2、对孩子的蔑视是父母没有意识到的基本缺陷

对孩子的蔑视是父母没有意识到的基本缺陷,也是许多教师的基本缺陷。

虽然父母可能会相信他们的孩子漂亮完美,虽然他们可能会以他为骄傲、“望子成龙”,但似乎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父母的实际行为表现得就像他总是认为孩子是“傻的”、“坏的”,所以需要不断的教训和纠正。这种错误的意识导致了成人蔑视儿童,并且他们常常把面前的孩子当成控制的对象,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

如果我们问父母:你知道吗?你经常蔑视你的孩子。父母一定会很惊讶,并会反对:我没有蔑视他呀,不过是他确实不能够做某些事情。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能力是另一码事,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却是能影响孩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不放过每一个小小的机会蔑视孩子,虽然这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当一位父亲看到孩子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碎,这时,他似乎“贪婪”到把这个杯子看成一件宝贝,非要从孩子手中夺过来加以保护。这位父亲可能是个很有钱的人,甚至已经辛辛苦苦为儿子积累了大量财产。但是,在这个时刻,他似乎认为一只杯子要比儿子的尝试和探索具有更大的价值,所以更重要的是不让这个杯子被儿子摔碎。

然而,正是同一个人——这位孩子的父亲,却会高高兴兴地为孩子做出更大的牺牲,他梦想着儿子长大后业绩辉煌,他希望能看到儿子成为一个著名人物。但是此时,他却愿意损害孩子的成长去保护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事实上,如果前来拜访他的客人打碎了这只杯子,他会立刻说,这只杯子并不值钱,完全不用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事情经常就是这么滑稽。

还有一类蔑视的情况也会常常发生,就是父母通过蔑视孩子行为的价值,来蔑视孩子。比如,当父母认为应该出去散步了,即使这时孩子正在高兴地玩耍,父母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硬是打断他的活动,把孩子打扮一番就带他出去了。或者,孩子正在从事一项工作,例如把小石子装到桶里去,这时,母亲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她,于是,母亲要求孩子立即把散乱一地的石子收拾起来,然后孩子被带到客厅见客人。

父母会不断地突然闯进孩子的环境之中,去打搅他们,并且不跟他们商量就操纵他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开始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他感到自己软弱无能,这种感觉会变成沮丧和缺乏信心的根源,它压抑了孩子行动的欲望。如果一个成年人使得儿童相信他自身是无能的,那么,一片乌云就会笼罩在他心上,他会陷入冷漠和恐惧之中,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碍。

3、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为的要敏感得多

经过无数次的禁止和训斥,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是惟一被认为靠不住的人,是祸害之源。他是如此的“不值一提”,比那些廉价的物品价值更低。其实,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为的要敏感得多,虽然父母可能自认为这样做是在保护孩子、教育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的蔑视,他的尊严受到了严重打击,继而会产生一种持续的挫折感。这样,自卑的心理就开始影响孩子原本活泼单纯的性格。

其实,我们常常并不需要牺牲杯子或其他财物来保护孩子的成长。父母最需要的是认真了解孩子智力和心理的发展过程,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仔细观察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修正自己的错误心态,进而主动思考并学会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比较小的孩子,为了防止他们失手打碎一些物品,父母不妨将孩子常用的诸如餐具、洗漱杯等等,替换成不易损坏的铁制品或塑料制品,把那些可能伤害孩子的利器,比如刀、剪、针等物品,放在孩子不易发现、不易拿到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防患未然”,减少当面阻挠或制止孩子行为的必要。

当孩子坚持使用父母的玻璃茶杯(这可能是他出于好奇),父母不妨教他如何拿稳这个外表光滑的茶杯,并且提醒他,这个杯子在碰到地面时会破碎,所以要多加小心。万一茶杯真的被摔碎了,父母要学会冷静处理,千万不能怒火中烧、大呼小叫,甚至夸张地嘲弄孩子无能、责骂孩子任性。此时,你不妨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玻璃杯子比起塑料杯子更光滑,不容易拿稳,下次拿的时候要更小心一些呦。来,我们一起把这些玻璃碎片扫干净吧。”

另外,父母还可以主动配合以满足孩子心智发展的需求。比如,买一些容易穿上和脱下的衣服,这样,孩子在尝试独立穿衣服时,就不容易受挫。总之,换个方式、换种心态,使用一些技巧,提前做一些预防工作,主动配合孩子的需求,父母和孩子都会从中获益。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父母要学会不露痕迹地帮助孩子。比如,幼小的孩子确实精细动作没发展好,他经常会笨拙地开一个罐子,或摆一套积木,等等,父母不要觉得看不过去,过去不由分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明智的做法是:父母和他一起玩,手把手的帮他摆好东西,或开好盖,而且父母要说:你看,这样做,你会做好的。待会儿咱们再做几次,好不好?既保存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他高高兴兴的多练几次,让他有成功的体会。

4、向优秀的贴身仆人学习如何做父母

现在,先让我们看看一个自信和有尊严感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瑞典,一天女皇去一个幼儿园参观慰问。当她来到一间教室时,发现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用活动字母拼写单词。女皇对此很感兴趣,她走到孩子面前,亲切地对他说,“亲爱的,你拼写一遍‘瑞典万岁!’我看看。”老师恐怕孩子没有听清女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宝贝,我们的女皇希望你拼写一遍‘瑞典万岁!’”

这个孩子点了点头,但并没有停下手中工作,也丝毫没有受到女皇到来的干扰。当他拼完自己原本正在拼的那个单词后,才满意地收拾起所有的活动字母板,并像平时那样把这些字母按顺序摆放好。

他平平静静地做着这些事,旁若无人。他也许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比女皇要求他做的事情更加低微。当他干完这些之后,紧接着拼出了“瑞典万岁!”

虽然这个小家伙只有4岁,但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拥有自信上,他已经相当于健壮的人了。这个小家伙的确会令许多父母羡慕。想必,女皇也会叹服他的人格魅力!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尊严感其实并不难。看看一位优秀的贴身仆人通常是如何做的,做父母的从中或许可以学到一种很好的行为模式。

这样的仆人会始终保持主人梳妆台的整洁,他把各种用具放到最适当的位置,但绝不会告诉主人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一日数餐,他都会在旁伺候,但绝不会强迫主人用餐。他做好每一件事后,一句话也不说就悄悄的走了。当主人独自一个人时,仆人绝对不会打扰他,但是,当主人喊他时,他会迅速地跑去询问主人需要什么,而且很快回答“是的,先生。”如果他觉得主人需要赞赏,他就立即加以赞赏。甚至他觉得一点都不美的东西,他也可能会说“多美啊!”

在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精神时,做父母的也应该如此。当儿童聚精会神地做某项工作时,我们绝对不要干涉他。但是,如果儿童希望得到我们的赞同,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谨记 父母服务的主人就是儿童的精神,当它表现出某种需要时,父母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相关阅读:

家庭教育的10大硬伤

现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无疑比过去多得多,也比前辈们更讲民主,但总的来说,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了。原因就是,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但父母并未及时调整教子方略,另外,各种育儿书刊充斥市场,很多父母生搬硬抄,操作起来似是而非。所以,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个新硬伤便出现了。

不顾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不讲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不会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有没有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蔑视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拒绝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是安全的原因不被允许。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俺们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不重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有很多的人已经开上车了,车上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了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哪个人天生就是罪大恶极的呢?不都是从一些占小便宜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的道路的吗?

善良失缺,种下恶行的种子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情。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的时候,你问他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做的,还问学校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身上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心。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泯灭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

为了让孩子高兴也不管栏杆上禁止的牌子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你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她喜欢的鱼,杀掉了她觉得可爱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再吃这些动物了。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的生灵!……把最好家庭教育方法推荐给家长

创新缺失,种下机械的种子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摧残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就是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塞责,或许你正在为麻将的不胡牌而烦恼。而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这个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已经让孩子慢慢变成了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事实上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逼迫的结果。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要考虑的不还是它的升学率吗?我们才不管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

缺乏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及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的时候,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去跟他崇拜的人进行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儿像你这么懒啊!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是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我们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无竞争意识,种下仇恨的种子

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自然就失去了向上的冲劲。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家庭教育应“以子育育子”

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的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还听不懂这些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学会了为考第一名而在成绩好的同学的水杯里加安眠药!

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社会的不公,指责教育的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怎样地在培养我们的孩子?杜绝上面的一些不良做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地茁壮成长。保留他们天生的优良品质,给我们的社会以希望!

延伸阅读: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我有机会在美国读书一年多,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许多的大中小学,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和一些老师、家长了解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不敢说是美国家庭教育中普遍的现象,就我作为一个家长和老师而言,无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方面我感到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或借鉴的地方。

今天主要就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最深的体会和感想跟大家交流。

一、美国人的父母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是中国和美国的父母所共同的,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人更加含蓄、内在、有的时候这种爱有些沉重;美国人直白、外在、浪漫。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中美不同的父母观:第一:子女的所属问题: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在我国,毋庸置疑子女是属于父母的,就像家中的其他东西一样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一切得听父母的;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第二: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我引用企业形式来说,在我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责任: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陪读(各种辅导班、学琴等),有时甚至把作业都包了,双休日都搭在里面,陪孩子上各种班。想着如何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当父母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做的心甘情愿,我们一辈子的希望就是孩子能有个好前途、好发展。家长所有个人的抱负、希望、心愿等等全放在孩子身上。等到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父母的青春年华也逝去了。当然,我们做父母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心理,等我老了孩子你的孝顺我、照顾我,如果觉得子女照顾的不周到,心里还很不高兴。我不是说孩子不要孝顺父母、照顾父母。而是说一种观念或心态。我在和美国人交流这个问题时他们非常不解:为什么?难道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爱好、追求吗?

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在上大学前旅游的费用,也可能家长给出,但不是说家长必须提供。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挣(在学校、在社会),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等到18岁成人后,读大学,有父母给出学费的,但父母和孩子都明白这不是父母必须应该给我的。实际上很多父母不给出,孩子一靠奖学金、二靠打工来获得学费。美国的大学生读书期间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两份工。父母对孩子的无限责任是教育教育什么呢?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松自在。四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美国是个很讲民主的地方,学生上课时很自由的。从我在美国的感受看,和我们想象的不完全一样,学校有非常严格的纪律要求。如荷蒙山高中男女生宿舍是两个分别独立的楼,男生要进女生楼必须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许可。如果没有得到批准就进入,要请家长、退宿。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学生行为规范”,在新学期开学初,学校要组织家长和学生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并和学生、家长签订一份落实“学生行为规范”的协议,一旦学生和家长在协议上签字,表明学生和家长同意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并愿意承担违反规定所带来的后果。

一般的“学生行为规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考勤及请假制度;第二:考场纪律;第三:课堂纪律要求;第四:着装要求;第五:关于学生使用手机,BP机和收录机等的要求;第六:性行为的要求;第七:各种被禁止的行为,如打架、帮派、抽烟、携带武器、偷窃等。

行为规范中还明确了学生违反这些规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例如,周六到学校上课、请家长、停课一周、转学等。

因为中美文化传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谁也不能照搬谁的具体做法,但不同的观念或心态决定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态度和做法,因为态度和做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美国人的父母观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有一些调查统计信息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思考:江苏常州700户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最不喜欢的人”父母占54.4%。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我心中的爸爸妈妈》500份稿件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达到90%。上海90%的青少年对自己的父母不满,70%的学生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34%不喜欢自己的家。上海调查:对子女教育感到困惑的占86.4%非常困惑、苦恼的占15%。北京市教科所对1242户家庭调查,70%的孩子在家庭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我觉得关键在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这个角度讲如何做父母、如何做个好父母是一门学问,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一辈子的一门学问。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自信心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与人交往、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作用。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长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自信是孩子自立、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基础。我在和美国小孩接触的过程中,就在观察他们和我们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美国孩子表现:遇事积极乐观、好奇欲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

我国的孩子表现:遇事等待观望、缺乏兴趣、不敢尝试、不能吃苦、不肯动脑

什么原因呢?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方式:第一:美国人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而我们往往是过分的保护,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在做中学、做中练,培养了能力、兴趣,最重要的是树立了自信心。我们是过分的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切要等父母。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很多事情或活动家长认为危险、脏等不让孩子玩。第二:美国人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我觉得……会好些?我建议是……,你愿意听听我的看法吗?”等等这是美国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你还小,听妈的。告诉你这样做怎么不听?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眼吃亏在眼前。”等等这是我们的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引导会启发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做出判断,可能对可能错,这就是成长的过程。灌输对孩子来讲只需被动接受,这样会束缚孩子的自信心。第三:美国人对孩子要求全面,我们常常以学习代一切。第四:家长语言的作用。“真笨,这你都不会。”“你看谁家的孩子就比你强。”“告诉你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念书去,别的都别管”。“我们为了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能这样”。“你能把书念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这些我们家长有意无意常挂在嘴边的话,影响甚至摧毁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信心的土壤,鼓励和引导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养料

三、热心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成长

美国家庭从小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参加社区或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而且家长是孩子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例如:1、加州大学操场周末小学生足球赛,只有裁判是老师。2、家长委员会的含义:不同于我国中学的家长委员会,加州各中学的家长委员会都是由家长自愿发起并组织成立的,一个学生社团就有一个家长委员会。因此,在校内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社团,但在对社团的管理上呈现出不同于我国的特点来。学校只是在社团成立时,根据社团提交的报告,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基本设备、启动经费。社团一旦成立,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学生和家长委员会来完成了。家长委员会是由一些热心学生教育工作的家长组成,他们完全是无报酬义务工作,委员会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学校一般情况下不干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除非是家长委员会超出其职权范围时或社团账目出现问题时。家长委员会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组织功能:协助学生组织安排社团的各种演出或比赛活动、训练和其他外出活动。2、教育功能:通过组织社团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学会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募集资金等。3、集资功能:学生社团的运转资金主要通过义卖、募捐活动和筹资来解决,这些工作都是由家长委员会来完成或在家长指导下由学生去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尽管工作很忙,但以能为社区和学校服务为光荣,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减轻了学校管理的负担,形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家校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ALTOS High School学校艺术社团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名为“国际艺术节”的募捐活动。活动在校园举行,学校只提供活动场地,其他所有的活动都有由学校艺术团的学生和家长委员会成员来承担。活动包括3个内容:(1)在教室展出学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2)学生舞蹈队和管弦乐队分别在操场演出;(3)由热心的家长委员会成员环绕小操场,设12个不同风格的(如日本菜、墨西哥菜、德国菜、中国菜等)食品供应摊位,摊位装饰得丰富多彩,突出民族和地区主题,颇具情趣。这次活动的策划、实施和主要参与者都是艺术团的学生和家长。学校只派出了一位老师做协调工作。请大家品尝的所有的食品和饮料都是由家长无偿提供的,同时参加活动的家长还都要购买门票,成人6美元,儿童4美元。这些门票的收入就成为艺术团的活动经费,据估计这次活动可筹得约2000美元的经费。在现场我采访两位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就我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如您是否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家长说他们非常愿意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支持和鼓励孩子更好地参加艺术团的活动,学到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学校做点儿事,因为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欢这所学校,学校也确实给孩子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所以能为学校服务是做家长的骄傲。再如您怎么看待家长购买门票来参加活动?家长告诉我们家长为孩子参加艺术团的活动投点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全家来看孩子的表演一共花了16美元(父母和弟弟),这对他们来讲并不是多大的负担,但是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做了,艺术团的孩子们就有了足够的经费来组织活动了,这是父母应该做的。再比如,您对孩子参加社团活动持什么样的态度?家长非常肯定地说:坚决支持,而且鼓励孩子在时间和精力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多参加社团活动。

家长可能会想,因为美国的大学好上、没有我们竞争那么激烈,所以孩子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美国有2000多所大学,考生没我国那么多,上大学的竞争确实没我国那么激烈,这是他们的优势,但要上好大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美国大学入学条件有4个方面:SAT考试成绩(申请美国大学的权威考试)、高中四年的学习成绩、社团活动记录、老师或校长的推荐。高中四年学习成绩要想都得A并不容易。

给我们的启示:第一: 对孩子支持、肯定和帮助。第二:家长理解孩子的渠道。第三:家校教育一致的作用。

四、责任教育

美国人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家长非常重视孩子高中的毕业典礼。他们认为这是孩子成人、走向社会的标志和起点,所以毕业典礼非常隆重,每个学生大约有十几位包括家长在内的亲友来参加毕业典礼,在学校的毕业典礼后,每个家庭还要组织家庭聚会(Party)来庆贺孩子高中毕业和长大成人,送有纪念意义的成人礼物。让孩子明白和记住:他成人了,要对自己完全负责了。在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后,实现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