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简介: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又称交通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1958年法国学者Caroli详细描述了与胆道系统沟通性多发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病变范围主要累及肝胆管可以是一段、一个局部、一叶或双侧的肝内胆管,此后国内外学者定义为Caroli病。

部位:腹部

科室:肝胆外科、急诊科、小儿科

症状:腹胀、黄疸、腹痛

检查项目:核磁共振成像(MRI)、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肝、胆、脾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胆、脾CT检查、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相关疾病:Alagille综合征、先天性肝囊肿、胆道张力低下综合征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肝内胆管结石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原因:

一、发病原因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Caroli病是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先天性疾病,可能是胆管先天性结构薄弱或交感神经缺如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Caroli指出其特点为

①肝脏汇管区有较多小胆管增生,胆管腔常扩张,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②汇管区的门静脉小分支仍明显可见,汇管区之间常有纤维条索相连;

③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

Mereadie指出本病的典型病变常见于汇管区,即仅侵犯肝叶段内的胆管,扩张的胆管及其近端引流的胆管纤维组织浸润,胆管壁增厚,内含多条扩张的毛细胆管,胆管上皮可呈乳头瘤样增生。

大体标本可见肝内胆管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膨大,大小约2~10cm,扩张的胆管走行迂曲,呈“蛇游动形”,近肝门部胆管因分支多,还可呈“丛状”或 “树枝状”,明显的肝内胆管扩张,切面见有大小不等的囊泡,易于与多囊肝混淆,但腔内潴留的是胆汁而不是液体,显微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受压而变得扁平,而多囊肝囊壁则无上皮。扩大的胆管周围肝实质颜色正常,无萎缩。组织学检查见扩张胆管的周围有丰富的神经束,有的呈腺瘤样增生,肝小叶结构存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