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团队意识的孩子

如果孩子没有团队意识,家长就要在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大型的团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中体验快乐,在集体中让孩子学会信任。

-----------------------

挫折教育的缺失

今天的孩子是“泡着蜜糖”长大的一代,物质上可谓丰衣足食,应有尽有;但他们的缺失也很明显,除了勤俭的传统美德,便是挫折教育的远远不足。

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被不止一代人众星捧月般呵护着,家里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生怕他们吃苦或有一点点委屈。一些父母更是事事包办,不给孩子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一旦他们进入群体社会,面对必然而至的各种大小挫折,就很难适应。

家长的过分呵护,养成孩子被动、胆小、依赖性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便是一种性格缺陷。还有的家长,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交往,怕孩子被裹坏,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造成孩子的孤僻与自卑心理。其实,鼓励孩子与外界接触,多参加群体活动尤其是学习之外的活动,在群体中,特别是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最能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还须指出的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贯穿于整个生活实践中,通过潜移默化来实现,而打骂绝不等于挫折教育。一位教育有方的母亲,把3岁的儿子带到办公室,突然要他到隔壁阿姨那里倒一杯水过来。这个孩子在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中,得到了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锻炼。这当中适当的鼓励也很重要,尤其是对自信心差的孩子。

当然,作为学校,理应承担进行挫折教育的重任,要求学生认清自我,面对现实,承担自己的责任,学校不应因为学生的脆弱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但从大环境来看,目前我们的教育依然是以分数为中心,21世纪的教育标准提出了认知、做事、与人相处、生存这样4项能力的培养,而从现行教育体制看,除了第一项,后面三项几乎都还是一片空白,不免叫人深感忧虑。

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竞争和压力的不可避免,作为父母,需清醒认识到调整教育方式的必要性,在正确对待孩子的心态、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同时,绝不放纵孩子的娇、骄二气。近期媒体报道的几个自杀案例,比较极端,更常见的挫折缺失所造成的状况是普遍的脆弱、缺少起码的承受力和应变力,有相当部分孩子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实在不可小视。

来源:[家庭与生活报]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