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和网络也有反作用

镜头:一位家长在教育论坛上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家里的尴尬事,周末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只见屏幕上出现一男一女,两个人搂搂抱抱然后一起倒在床上,灯光转暗……妈妈正要换台,不料10岁的女儿忽然说:“他们两个人要**了。”全家人大惊失色。

其实,现在小学生们知道的有关性的事情远远超出家长的预料,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远远多于家长这一代人。和平里第一小学的周老师在调研中指出,传媒手段的现代化,电视、商业广告、互联网以及街头杂志小报上的那些性描写、性镜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使他们出现了一些不适当的性意识和性行为,学校和家庭多半对性教育讳莫如深,小学生只能从消极的非正式渠道,如街头小报、书刊、影剧、VCD、电视、秘闻传说或者“朋友”那里寻找答案。

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所谓的流行文化甚至使一些孩子的性取向发生了困惑。北京市第二医院值班“少男少女热线”的心理科大夫隆春玲告诉记者,由于现在“中性”和“伪娘”盛行,这股风气也传到了校园,一些孩子喜欢打扮成不男不女的样子,还有的发现自己迷恋同性,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毛病”,于是打来热线电话求助。隆大夫认为,其实这并不表明这些孩子有同性恋趋向,只不过是受到了流行文化的误导,但如果不加纠正,有可能对他们一生的性心理造成影响。

记者所采访的多位从事性教育课题研究的老师都认为,正是因为孩子们出现了这些性好奇和性困惑,所以需要有正规渠道为他们答疑解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小学开始性教育课很有必要,因为性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性发育前进行性教育。

“性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若没有正确的性知识的引导,孩子可能会在性好奇的驱使下接触一些不良的性信息,这反倒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而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缓解孩子的性好奇。只要性教育是科学的、专业的,就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