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具有无穷无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的源流。在言语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孩子们这一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准最佳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契机,力求巧妙地设计教学流程,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的就一个学习话题与其他同学进行语言交流。与接受学习相比,这样丰富多彩的探究型学习,则具备了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学生们可以在经历探究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情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一改往日照本宣科式的知识灌输,而是事先安排学生参与一些手脑并用的小的热身活动,这样就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鉴于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学生们往往会尝试有选择地去找许多与知识内容相关的资料,或是做一些相应的单词卡片。另一方面,我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语言和活动环境,目的是提高学生创新性的思辨能力。因为许多口语好的学生,都是在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英语知识的,所以在环境教育中创设一种情感和知识相结合的教育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环境知识,通过强烈地情感体验和个性的陶冶,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孩子这方面的潜能,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准备尝试开展课后英语教学活动展示,学生们可以自己就一个主题,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生活中的小的发现或一个小的课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自主发现课本知识与实践生活中的情景之间的共同特点与不同之处。然后待学生自主合作探讨之后,我就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想交流,并引导他们在分享彼此成果的过程中说说自己对知识的发现和理解。每每这时,学生们的主题意识就会被充分激发,思维也自然即刻活跃起来,纷纷踊跃发言。

其实,不管是质疑,还是有个性的思维方式,都是学生自觉尝试能动学习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深深的感知:自己不能随便忽视孩子们这种积极的自主学习的态度,更不能将其视为“逞能”“怪癖”等不良的学习行为。相反,我要鼓励孩子们质疑,诱导孩子们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创新,并把握好孩子们言语潜能培养的环境与最佳契机,有机合理地实施科学教育,力争让孩子们的言语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进而不断完善他们的整体素质。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