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发现18月龄的婴儿已经可以感受抚养者的情绪,到4岁时,孩子已经能够做出安慰和照顾他人的行为,而且可以区分出他人的感受和自己不同。

大多数这类反应是自然发生的,但是爸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善解人意”,为孩子的情商加分。下面的11点,帮助你培养一个有共情能力的孩子。

1、鼓励分享

当你的孩子跟同伴分享零食时,可以表扬孩子:“这是你喜欢的零食,当你自己也没有多少时还能同别人分享,真是个善良的好孩子。”还可以说:“当你带了零食,而其他小朋友没带时,他们一定很羡慕你,你觉得你主动分享时,他们会怎么想呢?”总之,当孩子为他人着想时,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2、每天相互赞美

吃饭时是增进家人情感连结的好机会,不要总是在饭桌上争吵,享受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吧。每天一起吃晚饭时,可以互相表达感激与赞美,每个人都发言。开始时可能会不习惯,慢慢地你会发现这将家人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虽然每晚妈妈都在准备晚餐,但听到孩子的赞美时,也会很感动。

3、理解他人的失误

如果服务员给你上错了菜,你选择宽容还是发脾气呢?记得你的孩子会学习你的处理方式,所以当别人犯错时,试着理解吧,尤其当孩子在身边时,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你还可以问问孩子:“当服务员发现上错菜时,她会有什么感受?”或者“如果你工作这么忙碌的话,会是什么感受?”孩子学着体谅他人,性格也会变得大度些。

4、真诚的感谢卡

当收到亲戚送的玩具时,萌萌妈不仅会带着孩子一起做一张感谢卡片,还会问问孩子:“如果你很用心地为朋友准备了礼物,却没有听到她说谢谢,会怎么样呢?” “如果送礼物的叔叔收到你特别制作的感谢卡,他会有什么感受?”如果孩子太小,写字对他来说还是太艰巨的任务,那就不要坚持让他独立完成,你可以帮他写好,让他签名就是了。

5、家长前后一致

如果你告诉孩子要善良,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人,转身却苛责丈夫的过错,那么你在给孩子传递前后矛盾的信息。可以在孩子面前跟丈夫道歉:“当爸爸说晚上要工作,不能陪咱们出去时,我很难过,就发脾气了,妈妈要向爸爸道歉。”

6、丰富情感词汇

每天花费几分钟,给孩子描述不同的体会,并且教给孩子表达情绪的词语——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等等。你可以从杂志上剪下不同表情的头像,贴在卡片上,写上表情名称,给学龄前儿童制作表情卡片。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可以选择更加微妙的表情——惊讶、害羞、迷惑、兴奋等等,也可以在表情的基础上增加身体语言的卡片。当你和孩子一起读书时,鼓励孩子说出每个角色的情绪。

7、不要过度表扬

孩子在付完钱后对超市收银员说谢谢,说明他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但是如果在这样的普通事情上过度地表扬孩子,反而不利于培养他的共情能力。过度的表扬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为了小小的虚荣心去期待表扬时,实际上妨碍了他去考虑他人的想法。

8、了解宝宝的需要

如果中午你看到宝宝累了,可以对他说:“看起来你需要午睡了,妈妈困了时也需要睡会儿,让我们回家吧。”当宝宝自己学着独立做事遇到挫折时,蹲下来抱抱他,他正需要你的鼓励。这些都能让宝宝感到,你理解并尊重他的感受,让他体会到温暖和爱。

9、培养情商

越来越多的早教中心开设社交和情感技巧的课程,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上类似的早教班,你也可以在家里这样做。找一个宝宝感兴趣的、和情感有关的话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为宝宝记录下来。比如,让孩子讨论童话书中主人公的感受,或者扮演绘本中的人物,说出它们的内心想法。

10、照顾有需要的人

寻找机会和宝宝讨论尊重的话题。欣欣妈在欣欣很小时,就带她去福利院,让她看看那些身患残疾的同龄孩子。欣欣妈觉得孩子应该从小具备与特殊群体交往的能力,否则以后在社会上碰到不同的人,会不懂得如何相处。她的办法很有效,欣欣上幼儿园后,会主动照顾新来的小朋友,在别人看来这是非常难得的事,但对孩子来说,她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11、志愿者活动

你可能会担心,让宝宝过早地接触残酷的现实,会不会对他有伤害。实际常常与你担心的相反,当孩子看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可能会难过,但他们最终会庆幸自己已经得到的,并且为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