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心理门诊中常常和来访的学生和父母说,对于上进性很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急需我们的帮助;对于完全没有上进要求,学习又很差的学生亦不在我们的帮助范围;而对于有一定的上进愿望,但总是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状态、学习成绩落后或明显退步的学生我们可以考虑从临床心理领域给予一些有效的支持和处理。

在学校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原来的学习态度认真,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但渐渐地出现了一些变化,显得不再有原来的朝气和活力。上课萎靡不振,注意力分散,思绪繁多,经常走神,不知在想些什么,无固定的主题,严重影响上课的听讲效果。老师向他提问时,如梦中惊醒,不要说回答不出,连老师的问题都搞不清楚。回家做功课也是无精打采,慢吞吞,笃悠悠,不多的作业也要忙到晚上11时以后。晚上睡眠很浅,容易惊醒。第二天早晨勉强起床,匆匆地吃了早点,又懒洋洋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当然,这已进入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的下降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个打击,遭到挫折的自信却很难从低落的学习状态中得以修复。学生的脾气也有变化,时而沉默寡言,时而激怒暴躁,动不动就对别人发无名火。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会因成绩的下降和沟通的不良而被冷落。在家里也会对父母的管教感到厌烦,对父母态度生硬,还嫌父母太??嗦。在校学习的竞争是无情的,落后的学生会失去很多,失去的不只是一种体面,还会失去人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很多机会。

如果与这些力不从心的学生进行一次深谈,常常会发现他们确是无可奈何,有奋发向上的想法却无扎实努力的行动。以往大家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是学生勤奋不够就是老师的教育不力。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这两种可能的因素,但还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那就是医学中称之为“心境抑郁状态所致的内动力缺乏”。正因为学生存在着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方面就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症状。由于这些病症的表现体现在情绪、认知、神经系统、躯体征象等多个方面,所以一般的父母、教师都不易理解和识别。构成学生心境抑郁状态的因素较复杂,来自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可参与起作用。有时,一些激发性事件早被遗忘,但所激活的不良心理状态却已将学生引入了恶性循环,难以自拔。如果这些力不从心的学生真是抑郁根源所致,向心理医生求助,消除抑郁状态才是得以走出困境的惟一选择。

(作者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