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英语启蒙在纠结中前进,纠结在所难免,前进就挺好。了解了很多父母和各类关心儿童英语教育人士的种种担心,在这里汇总一下并加以分析,希望这样能够帮助您对自己孩子的儿童英语启蒙有一个深度理解。

怕对母语产生干扰: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认为中国儿童英语启蒙没必要,要等孩子中文基础好了再进行。其实这个就是我在《关于儿童英语启蒙“瓶颈”问题的思考》这篇博文里提到纵向视点的问题,就是把儿童英语启蒙放在人的一生二语习得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来解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如果你的视点只固定在孩子刚接触第二语言这一点上,没有一个发展的全局的视点来看待,纠结是一定的,你会发现的确孩子在接触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会和母语有相“绊”现象。有的妈妈就很担心啦,这样下去,母语再说个一塌糊涂可如何是好?还有用“迁移”这样的专业词来解释的,这种现象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否则西方在二语习得研究上不会有这样一个概念的提出。教育要考虑的是对各种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在运用中通过教育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来进行短期效果检验和长期效果检验,然后再对应用提供参考,循环升华。这个就好比医生知道的是各种研究成果,掌握各种询证后的成果综合运用给病人看病,而病理学家可能就关注癌细胞在某个特定情况是如何变异的,所以拿过来这样一个病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能对医生在看病过程中的某一点产生影响,但如果只用这一点是看不了病的。所以我说单独说这个现象没错,但我们要考虑的是在教育实际中的运用,在二语习得长远目标的追求和实践中,这个现象是微不足道的。

现在我们就“笨”想一下,或者拿年妈的话,朴素地理解,对于汉语学习本身,孩子用的很多词我们觉得很童真有趣,其实从语言学角度看,不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搞清楚吗?比如我看年妈微博说一天年年晚上看窗外,高兴地大叫:‘妈妈,星星来电了。’很可爱罢,你分析一下,这里孩子是不是把灯亮了来电的概念“迁移”到了星星亮了这件事里面了?非要在语法上讲,是不是搭配不当,但这样冷酷分析孩子语言习得过程,我觉得就没意思了,甚至觉得自己神经病。为什么在孩子母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们都可以有乐趣的心态来接受,而孩子在二语习得中,一出现这样的现象就紧张纠结了呢?说到底,就是没有站在一个纵向高度来看这样的现象。

前面从“笨”想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了一下,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双语教育在加拿大的实际情况。很多人都知道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其实只有在魁北克和渥太华的东部,才是真正的使用双语,加拿大其他地区都是英语绝对优势,法语是政治上的东东。双语教育的鼻祖产生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这个是法裔占绝对优势的地区,面对英语的威胁,法裔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就在政治上硬性规定法语喽。后来有些英裔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法语的机会太少,仅靠学校开设的法语课不行,就成立了这样的immersion program. 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这个语言教学模式。米国现在有很多这样按照这种方式来的各种外语教学的教学设置,包括法语,日语,汉语,西班牙语等各种语种。对魁北克这个模式教育出来的孩子的跟踪研究没有证明早期接受双语教育的孩子,以后母语有障碍。

我还有一个实际案例,我的一个发小是朝鲜族,从小家里只说朝鲜话,所以当她上小学的时候,她一句汉语不会,同学嘲笑她。去年我暑假回国我们一起吃饭了,她回忆这段经历觉得是很难过的,所以她说她绝对要让孩子学好中文再说。我就和她讲,你在从完全朝鲜语环境下一下子跳到全中文环境,家长和学校没有配合就有错,同学嘲笑也是老师的失职,没有教育好这些孩子去接纳和认同这样的不同,错在这里而不是你早期学朝鲜话的错,你现在在韩国做生意,如果没有你的朝鲜语基础,你这生意能做成吗?我家泰儿,我为了让他保持汉语,我在家里都坚持说汉语,我所做的就是给他讲讲英文原版书,看看原版动画啥的,这个他刚开始还有些小不乐意呢,那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肯定(英语)语言能力不如别的小朋友,我也和他交流,他也和我说过,老师听不懂他说的话,有个艰难时期是一定的,但你如何去引导,如何利用这一形势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宽容的心态,这不是变被动为主动了吗?泰儿刚上一个班儿的时候,那个小老师竟然找我谈,拿出一摞子观察报告,建议我带泰儿去测试,她怀疑泰儿认知发展有问题。我后来找她和她的supervisor 一起开个会,把我以前的教科书拿去一捆子,和她据理力争,不行,回头再写这个故事,太多曲折了。

小精灵温馨提示:

就是如果终极目标明确,就能够保持平常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