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长到一定时期,妈妈都知道要给他断奶,让他开始慢慢接受成人食物。但除了断奶之外,妈妈还要帮助宝宝断奶瓶。这一点许多妈妈都觉得不以为然。

其实恰恰相反,如果妈妈不能正确使用奶瓶或不能及时给宝宝断奶瓶的话,所引起的后遗症是严重的。

为什么要“断奶瓶”?

断奶瓶真有这么重要吗?不断奶瓶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要想能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妈妈们先来了解一下宝宝各成长阶段的生理变化和需求。

婴儿各哺育阶段的生理变化

出生后到12个月内的婴儿,其生长发育比任何时期的婴儿都快,出生至4~6个月称作授乳期,从4~6个月到1岁称作过渡期,1岁以上称为成长期。

授乳期

出生至4~6个月

1、仅能吮吸及吞咽液体

2、肠道防御机制尚未发育,较适于消化来自母乳的蛋白质、糖类,尚不足以消化食物蛋白。

过渡期

4~6个月至1岁

1、使用勺子及咀嚼吞咽固体或半固体食物的神经肌肉已逐渐成熟。

2、能分辨食物的色泽及风味。

3、肠道已经能接受外来蛋白。

成长期

1岁以上

1、生理机构的成熟度已接近成人。

2、开始学习自己吃东西,并且对食物有了自己的喜好。

分期饮食与餐具配合

出生3个月后的这段时期,宝宝口咽协调性慢慢成熟,消化酶素:如胰蛋白、淀粉、脂肪等消化酶,也渐趋成熟;在6个月到1周岁之间,乳齿也逐渐长出。此时小宝宝便应尝试固体食物。当婴儿由流质食物,过渡到固体食物,这段时期我们称为过渡期。

到1岁以后的成长期时,小宝宝便开始尝试大人的食物。在添加固体食物后,大人要逐渐减少用奶瓶喂食的次数,改用碗筷、勺子、杯子等工具进食。如果一直使用奶瓶,许多固体食物都无法摄食,这样将不能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供给。

TIPS:何时该“断奶瓶”

宝宝在4~6个月大后,便开始进入所谓的“过渡期”,所以孩子6个月后,妈妈便应开始做断母奶的准备。到小孩1岁左右时,可在停止母乳喂养后,把奶瓶也逐步换掉,统统改成用杯碗喂食。自然,同时也应把吃奶嘴及含着奶瓶边吃边睡的坏习惯戒掉。

奶瓶引来的奶瓶性牙齿和奶瓶性蛀牙

断奶瓶就是逐步断掉奶瓶喂食,自然也有断奶嘴的用意。小孩长牙后,便应把吃奶嘴、吃手指、含奶瓶睡觉等习惯尽量戒掉,以免对乳牙造成影响,产生“奶瓶性牙齿”和“奶嘴性蛀牙”。

“奶瓶性蛀牙”往往会造成牙齿表面的空洞化,使牙齿表面粗糙,成为日后容易蛀牙的因素。所以若能避免“奶瓶性蛀牙”,确实可以预防日后发生儿童蛀牙的机会; “奶瓶性蛀牙”多发于非母乳喂养儿身上。

最佳的预防方式自然是鼓励母乳喂养。另外,避免含着奶瓶睡觉。家长可以在喂完奶以后用装开水的奶瓶继续喂食,这样可以达到清洁功效。在宝宝睡着后,一定要记着把奶瓶从他嘴中取出,千万不能让他养成噙着奶嘴睡觉的坏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奶嘴牙齿的产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