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根据这个总目标,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为:1.知识目标Excuse me. Where is the school, please?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表演对话的能力,提高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2)会灵活运用本课的词汇,模仿课文录音语调。3.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2)通过学习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等词组为他人指路,指路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懂礼貌、乐于助人的情感。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和完成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在较为自然的情景中体验、实践、参与,进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外,还积极利用了其他课程资源,努力将语言学习和观察、思维、想象和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大量的肢体活动、动手活动和思维活动过程中,眼睛在看,嘴巴在说,脑子在想,耳朵在听,为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做事情。

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词汇和句型,语言的学习还在于能否正确使用,能否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这也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在本节课中,我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相应要完成的语言任务,例如,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画好的由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根据不同的方向来选择可以做的事情,并用英文描述自己家到学校该怎么走。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必须根据学过的句型和短语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我可以怎么走就能到学校,并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一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会用语言做事情的过程,在这样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发挥学生主体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学习效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据此,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例如:我运用课件出示交通指示灯,引导学生观察交通指示灯的颜色来判断Can we turn left? Can we turn right? Can we go straight on? 并引导学生说出When the light is red, we can’t… We must stop and wait. When the light is green, we can… 又如:我运用课件出示Daming and Lingling向交警问路的情境对话录像,比较真实的教学素材把学生的视线紧紧吸引住,充分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中,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同时,这些活动的设计由浅到难,这样就照顾到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得到发展。

4.有效的评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本节课,我以小组比赛争夺红苹果的方式贯穿。

整节课,采用了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等评价方式,紧紧抓住了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5.存在的问题

经过反思,感觉本节课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有待今后改进。

(1)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还是过多,有些活动可以放开手请学生自己做。

(2) 还要进一步控制使用母语,在教师示范清楚、到位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母语。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在实践中较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的原则;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设计和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情景真实、语言自然、趣味性强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理解、体验、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只是和语言技能,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学教学中既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又照顾语言的系统性;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展现了学生个性、又拓展了学生视野;从而逐步形成初步运用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有效地将传统的外语教学转变为新的“活动型”、“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为孩子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