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说孩子写作业时一会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会到客厅喝水一会去厕所,就是在椅子上坐不到10分钟。这一类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表现在学习上,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能坚持听讲;学习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做作业拖拉磨蹭。

不得不承认,注意力不集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通病,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看书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却还在思考其他的事,一个字也没读进去;拿起手机本来要回一个消息,却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应用,忘记了自己原本要做的事。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注意力是所有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一个孩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儿童成长规律的统计表明,在3-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正确的保护和引导。然而现实却是,家长常常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破坏孩子注意力的一大“帮手”。

一、打扰孩子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一次坐地铁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坐在我旁边,一上车孩子拿着平板玩一些益智游戏。

这位妈妈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刻也不停地去打扰孩子,一会问热不热,渴不渴,一会拿水果饮料给孩子吃,一会又“逼着”孩子和爸爸视频通话,花样百出,孩子到头来也没几分钟时间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说实话,我都被那位妈妈吵得焦头烂额,更何况是那个孩子。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是这样被父母破坏的。

在孩子认真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就是注意力训练的关键时刻,家长不要自作聪明地去打扰他。

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在建构自己的认识体系,控制自己的动作、语言,充分思考,这样的时间段十分珍贵,对成长极具价值。

家长要尽力去维护好孩子这样的状态,不要去破坏,也尽力防止其他人事物的干扰,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注意力训练。

二、过度控制

一个孩子正准备自己倒水喝,这时家长突然尖叫一声:“别动!”立马冲过去给孩子倒好水。留下孩子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父母总是放不下担心孩子的那颗心,不管什么事都想帮孩子做好,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下才肯放心。

殊不知,过度控制,也会破坏孩子注意力。一个家庭里出现这种带着控制欲的爱,会让孩子产生不自由、受束缚的围困感,做任何事心里都无法快乐起来,容易对很多事情丧失兴趣。而没有了兴趣,更别谈集中注意力了。

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总是被控制,就会逐渐丧失主动的能力。一旦这个控制消失或薄弱时,身体就会失去指挥,不知该如何是好,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常常涣散。

保护孩子的注意力,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我成长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家长不要事事插手。独立、有主见的孩子,更容易专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

三、忽视环境影响

很多家长在家里咋咋呼呼,家庭氛围总是纷乱嘈杂,还在抱怨孩子学习静不下心,坐不住,其实正是忽视了环境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当环境的扰动因素过多时,也容易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书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太多,孩子房间物品凌乱没条理,家长常常在家里打牌、电视声音开得很大等。

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处在平和、安静的状态下,不仅能主动完成很多活动,而且非常专注。

孩子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所以家长环境的影响和家长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

家长尽量不在家里打牌、聚会,尽量减少电视、音响等带来的干扰,尤其是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除此之外,规矩的约束至关重要。坚持原则,和孩子商量着制定好规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防止孩子养成做事懒惰、无目的、散漫的性格。

你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这样有秩序,有规矩,简约安静的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