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小学生习作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我们今天的习作教学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学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于是,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变得“为教学而教学”,我们农村的孩子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写出来的习作枯燥乏味。小学生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干脆胡编乱造。长期以来,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指导课感到很困惑,很多学生也一听到要习作就头疼。我在20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对教学现状的简单分析;

(一)老师的教学情况

1.教师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

2.教师过度地将自我意识强加于学生。

3.教师对学生实际认知的“狭隘”理解。

4.教师写作评价的“一刀切”。

(二)学生的习作中表现的问题。

1、教师过多限制导致学生习作无自信、苦于书面表达,更谈不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了。

2、课外阅读量少,平时语言材料积累匮乏。

3、不能根据习作内容的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4、不能修改习作中明显病句,不会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综上所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心理,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滥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农村小学生习作资源的选择

观察与选材,这是写作的第一步,“农村小学生习作写什么”的问题就是“农村写作资源的选择”问题。我国国土的大部分面积是农村,我国大部分的人口是农民。农村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风土人情;农村有精湛的民族艺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在大呼环境育人,竭力要求丰富课程资源的同时,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似乎已忽视了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忽视了农村至真至纯的人文优势。笔者结合本人农村习作教学研究的实际,开发农村习作题材资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习作题材。

具体概括为这样几个选材点:

1.写写农村风光。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物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写写乡村之美。表达真情。

水稻、油菜、小麦、桑田、麻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插秧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山坡、草地、小河、湖泊……有水波不兴,也有潺潺之声,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家乡富了、变了,农家新居、乡村水泥路面、正是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习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2.写写农村往事。

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一幕幕苦难历史,一个个凄惨故事,催人泪下。富裕了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怎不为此感慨。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像《听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我和爷爷、爸爸比学校》、《我眼中的农村》等等选材都比较成功,写得很感人。

3.做农活写农活。

让学生向父母或家人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都是他们熟悉的,可以让他们写出自己干活时候的感觉,从而,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也体验劳作的艰辛。

4.写写淳朴民风。

农村有的是情浓、趣浓的题材。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像赶农时、互帮抢农活、乡邻间的茶会、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比较出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大同小异,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小学生通过采集、整理而得的材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他们写出具有“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5.写写乡村民俗。

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 另外,还可以把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引进课堂,如在体育课上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丢沙包、滚铁箍、抖空竹、跳皮筋,既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还有了习作的活水源头。

6.写写民间工艺。

带领学生到民间去调查、收集资料,深入了解本地民间艺术的文化历史背景、传说故事等,鼓励他们去发现本乡、本土的文化气息和美的艺术,把他们作为习作的素材。

7.写写农村新时尚。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靠科技致富的风尚;农民捐资办学,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的风尚等等。

总之,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习作题材库。只要方法得当,学生会有所收获的。

三、农村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方式、方法

1、广泛阅读,增加积累。

俗话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广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

2、教师的辅助引导。

材料的选取、准备,思路的引导、理顺,仍需要教师辅助引导。一是精心设计有关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动口去说一说、议一议,动脑去想一想,然后再写一写;也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每天把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亲自做的新事、趣事讲述给大家听,评一评叙述是否清楚完整、内容是否新颖、有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又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一定的素材。

3、自由撰写,深化训练

目前的习作训练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习作题,习作训练量稍显不足。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随记本”或“日记本”,随时练笔。

总之,改变农村习作教学现状,提高农村习作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任重而道远。相信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立足改革,放眼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