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以“2004年农民秦汉在承包的10亩土地上种植玉米,总产量约5000千克。试分析:秦汉与这10亩地之间的关系,他能否将地卖给别人?导入,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是条理较为清楚,难度不大,首先采用问题导学方式,结合前面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井田制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3)井田制后来是如何瓦解的?然后再展示原始社会生活场景的图片,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状况低下,接下来介绍井田制的形成。

师生互动

首先组织学生迅速浏览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思考问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春秋以后,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

展示图片及材料

设问 从上面的图片和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

学生 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设问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时奴隶们在“公田”是怎样劳作的吗?

学生 奴隶们集体劳作,实行大规模简单协作。

设问 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

学生 西周的分封制。

教师总结过渡: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设问 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大背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学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设问 这就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所以,“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

学生 春秋时期,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的瓦解。如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效果最好,从而以法令的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教师介绍 管仲与商鞅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他们能够敏锐的观察到当时社会的发展大势,从而顺应历史潮流,进行一番有作为的改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