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红斑概述:

传染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初见于两颊,但主要散布在四肢的裸露部位的斑疹或斑丘疹,全身症状轻微。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造成流行。

传染性红斑症状:

前期症状可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及咽痛等。皮疹于24小时内发生,对称分布,好发于口鼻周围、手足背、前臂及小腿伸侧,亦可见于躯干。损害为红斑、丘疹、斑丘疹、结节、水疱,重者可出现大疱、血疱或紫癜。常伴有瘙痒、疼痛或烧灼感。口、鼻、眼及外**器粘膜可受累,出现红肿、水疱及糜烂。临床上常以一种类型皮损为主,同时兼有其它类型皮损。按皮损特点,临床分为三型。

1、斑疹-丘疹型

此型最常见,初起为圆形水肿性红斑或扁平丘疹,扁豆至硬币大小,颜色鲜红,境界清楚。皮疹呈远心性扩展,1-2日后中央变成暗紫色,或出现紫癜、水疱甚至血疱,形成所谓虹膜状或靶形损害,为本病特征性损害。皮损呈对称分布,手背、前臂、足踝等处为好发部位。此型粘膜损害较少 ,全身症状轻微。

2、水疱-大疱型

损害以集簇或散在的水疱、大疱为主。水疱可发生于红斑基础上,此时皮损中央为水疱、大疱或血疱,疱周围绕暗红色晕轮,呈虹膜样。此型常伴有口、鼻、**器等处粘膜水疱、糜烂。可出现关节痛、发热、蛋白尿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

3、重症型

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发病急骤,常有高热、头痛、咽痛、关节痛及全身不适症状。皮损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虹膜样红斑或瘀斑,其上有水疱、大疱或血疱,尼氏征可阳性。皮损可融合成大片状,分布广泛。口、鼻、眼、**器等部位及粘膜受累严重。口、鼻粘膜出现水疱糜烂,眼部出现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重者可致全眼球炎及失明。还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关节炎、消化道溃疡及肝、肾损害等,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皮损可继发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本型可因抢救不及时而引起死亡。

传染性红斑的防治措施:

1、寻找及去除诱因

如清除体内感染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2、轻型病例

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如抗组织胺药、钙剂、维生素c等,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霜剂。

3、重症病例

应及时给予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感染诱发的多形红斑应选用适合的抗生素,皮肤粘膜糜烂严重者亦应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但应注意避免可能致敏的药物。同时应根据病情给予各种支持疗法,保持水、电介质平衡,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要重视皮肤粘膜的护理,保持好口腔清洁,可用3%双氧水或洗必泰漱口液漱口,因口腔粘膜糜烂疼痛而影响进食者,进食前可用1%利多卡因含漱。为避免或减轻眼部后遗症,要及时清理分泌物,用抗生素和可的松眼药水交替点眼,夜间可用红霉素眼膏。对皮肤大疱应抽取疱液,糜烂渗出多时用3%硼酸或1/8000高锰酸钾液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