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形:许多学生能背出三角形高的定义,但是如果让他做三角形的高,尤其是在钝角三角形中由锐角向其对边做高,他就做不出来或是做得不正确。我们苦苦思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学生的错,还是教师的错?当然不是学生的错,错在老师,错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根子错在教育教学观念的陈旧上。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才是根本原因,才是横在课堂教学改革面前的绊脚石。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教师“唱主角”,教师讲,学生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做题。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最后,弄得学生成了只会死背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这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谁也不能代替,因而,只靠课堂上被动地听,是不能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要切实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的现象,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将教科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江苏春雨文化教育传播公司编辑出版、全国部分特级教师撰写的《一课三练》丛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搬开了阻碍课堂教学发展的绊脚石。

该书课堂练习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所设计的自学习题,不只是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使学生领悟新知识,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的思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许多实际问题不可能事事与本身的经历直接相联系,不能凭借生活经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师怎样为他们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让他们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呢?《一课三练》根据应用题的情节,设计出尽可能直观的图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清思路,把握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以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该书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了如下的自学思考题: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