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真是一位4岁的小女孩,这两天突然高烧到摄氏39度肛温,全身出现点状、细细的红疹子,红疹子一颗颗似鸡皮疙瘩,脸部潮红,舌头呈草莓样,妈妈带她到儿科门诊,医生因为怀疑像猩红热,立刻为她做喉头细菌培养,并住院观察治疗。

猩红热是传染病,常发生于温带地区,其次为亚热带,而热带地区则不常见。每年的冬季与春季是较容易感染的季节,以往猩红热是十分严重且会致命的疾病,好发于5~15岁的孩子,但是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通过飞沫传染

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感染而发病,a群链球菌又可因培养基中菌落周围引起溶血的变化与否,分为a溶血、b溶血及g溶血3种,造成猩红热的a群链球菌可引起b溶血,而细胞表面的蛋白,决定细菌致病的能力,a群链球菌表面若有m蛋白,对人类才会有毒性,因为m蛋白保护细菌的细胞壁不被破坏,当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对抗m蛋白的抗体时,a群链球菌对人类的伤害就会减低。但m蛋白的种类有80种以上,所以,人类对于a群链球菌的感染仍无法完全避免。

猩红热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因吸入病人排出的飞沫,或与病人直接、密切地接触而感染,鼻腔带菌者更容易传播疾病。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特别容易出现局部的流行。此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传染场所。

起红疹子及草莓舌

感染猩红热的潜伏期为1~7天,平均3天,患儿常会突然高烧、呕吐、头痛、咽喉痛、畏寒和腹痛。高烧一般第二天达到顶峰,发病后12~48小时,会出现点状、细细的红疹子,是由链球菌的红斑毒素所引起的,疹子最先出现在腋下和颈部,很快就蔓延到全身,脸上很少起点状红疹,但前额以及双颊会潮红,使嘴巴四周看起来比较苍白,红疹压下去会褪色变白,摸起来粗粗的似“砂纸”状。

在身上皮肤有较深皱折处,尤其是手肘凹窝,因疹子较密,形成一条像色素沉淀的帕氏线。病儿的舌头红肿,整个舌头像草莓,表面突起明显,称之为“草莓舌”。扁桃腺上会有灰白色的渗出物,软颚、后咽部、悬壅垂红肿发炎,病情严重者会有出血点。1周后,红疹慢慢消褪,从脸上往躯干四肢,会有脱皮现象,尤其是手脚指尖的皮肤像薄纸般脱落,如果治疗及时则不易出现脱皮现象。

治疗须持续10天

诊断猩红热,临床上应符合下列4项症状:急性发烧、喉咙或皮肤感染发炎,伴随发生典型的皮疹及脱皮现象,并且排除其他病因如:麻疹、德国麻疹、川崎病及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等。取喉咙或皮肤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出a群链球菌,是最重要的实验室诊断,另外血清学检验,链球菌抗体会明显上升。

如果主要是针对a群链球菌,可使用抗生素盘尼西林治疗,且必须持续10天以彻底地消灭细菌。另外,也有长效型的盘尼西林制剂,只要肌肉注射1剂,其杀菌效果可维持3~4个星期。若对于盘尼西林有过敏反应的病人,可以改用红霉素或合成头孢子菌素来治疗,治疗仍须持续10天。

猩红热的死亡率约为3%,由于是链球菌感染,早期的合并症如中耳炎、肺炎、淋巴腺炎、鼻窦炎、败血症等。如不治疗或治疗不完全,有可能会引发风湿热、急性肾丝球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加强个人和居家环境卫生

猩红热病人的照顾与预防方法包括:

1、猩红热最令人担心的是并发症的发生,按时服药及静养最重要。千万不可任意中止服药,即使症状减轻,也应当在医生配合下继续治疗,并作跟踪检查。

2、给予病患营养又易于消化、不具刺激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若因咽喉疼痛造成吞食困难,可给予流质或较软的食物,如牛奶、布丁、冰淇淋等。

3、病童应在家休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4、接触患者前,应戴口罩,以防被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所传染,家中若有其他幼童,应予以隔离。

5、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最好是用有抗菌作用的清洁乳液,以彻底清除细菌,杜绝感染的途径。

此外,家中的孩子若有疑似猩红热的症状,应尽早看儿科医生,并与医生配合抗生素治疗及追踪。平时应多运动、注重均衡饮食、加强个人和居家环境卫生,以远离传染病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