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重视实验问题的提出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实验问题的提出,实质就是实验目的的确立,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感”,才会在这种问题感的驱使下,去寻找解决问题,搜集证据的方法,并去思考可能的结果。

例如:学生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之前,教师通过投影或动画向学生展示一个体重相等的步行人和滑雪人在雪地上行走,步行人几乎陷下去,而滑雪人却能自如地滑行,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了实验问题的提出过程,使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有了主动进行实验探索的欲望。

二、 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发案设计,培养良好的思维,勇于创新

实验设计的过程主要是:反思实验目的,对问题背影中的主要因素加以甄别,考虑实际解决的可行性,明确实验手段和步骤,估计可能的结果等。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这些意识活动都会对实验起定向作用,这是学生实验能力中最本质的部分,这些过程必须尽量由学生完成,教师不应采用统一订购的实验报告册,这种报告册已经把实验步骤明确地写了出来,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可能猜想影响动能的因素有:物体的速度、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首先教师应该先组织学生讨论他们的猜想与假设是否合理,保留合理的,去掉不合理的或多余的,然后根据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说出大致的步骤和所用到的原理。这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实验能力十分有益。有时,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对原方案进行修改的想法,提出有一定创造性的设计方案,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鼓励。可见让学生亲历实验的过程显得特别重要,在以前的实验教学中,这一环节让学生锻炼的机会很少。

三、 重视实验的操作与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