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别笑。说实在的,我教了十几年语文课,在这以前,我真的不知道“用件类”文本是什么。好在是网络时代,百度一下,就什么都知道了。哈哈,像我这样的语文老师也很多吧。看来学习还是有好处的。

我把从网上下载的关于“用件类”文本的知识资料整理了一下,和大家共同来学习。

“用件类”文本文主题主要是思想文化主题,并不是“文化审美内涵”,这是它作为实用文与纯文学性文本不同的地方。 “用件类”文本 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课文“说了什么”;对“怎么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即说得对不对,说不说得通。这种类型的学习,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 “用件”类文本的主题内涵对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培养生活价值观都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也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品质素养需要的营养,为学生作文积累素材。

1.讲授这类文本要注重引领学生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用件”类文本往往揭示一个道理,从而对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2.“用件类”文本在教学策略选择上是首先师生创设一个文本所预示的特定情境;教师整合主题问题或引发学生提问,在质疑、探究中师生围绕话题展开 深入理解;最后将对文本的认识迁移到日常生活学生自身的言行,从而对文本主题有更深刻认识。这种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主题的深刻性。从而达到“言意合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3.“用件类”文本往往不注重“形式”--即不注重“文本写作方法”,而是注重文本的 “内容”,即“写了什么”,对“怎么写的”并不看中。这也是“用件类”文本虽然与“样本类”文本同属于实用文,但却具有不同的文本功能。如同一主题内容的 “用件类”文本在不同的教材中经常被选用,而且经过编者的加工,但其文本功能仍然几乎不受影响,即并不影响其主旨的表达。“用件类”文本的主题具有思想价值,学生学习这类文本有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感,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实践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用件类”文本却要注意在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中潜移默化得到教益。

“用件”类文本主题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所以学生在学习、教师在讲授时特别注重对这一类文本主题的深刻挖掘。虽然这来类文本具有鲜明、深刻的主题,但相对于“定篇”类文本的“文化审美”主题,“用件类”文本主题具有社会思想意义; “定篇”类文本主题具有朦胧、丰富、含蓄的特点,“用件”类文本主题具有明确性和直接性。“用件”类文本主题具有联系现实的功能,作用于人的成长阶段品质、行为的良好养成,因此与现实的关系十分密切。“用件”类文本中有很多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是这些名人、伟人成长中或生活重的故事。

“用件”类文本是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和“哲理”,让学生对文本传达的思想内涵有深刻的感悟,能够在成长的阶段受到文本思想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积累学习和实践的素材。“用件类”文本往往在课后有“说说”、“议议”、“练练”、“写写”这样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