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任何篇章都是语境的产物。语境不仅在语义学、语用学中对语言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根据语境理论,精读课的教师可以恰当地设计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篇章,避免在精读教学中忽视对宏观语境的组织和重建。很多学生在读文章时不能积极地利用语境进行阅读,激活与作者的共有知识,因此尽管知道每个单词的意义,仍然对文章要表达的主题不知所云。

英语精读课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教程》,该教材设置的课文理解环节“有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以及对内涵和寓意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做到既见树又见林”,结构分析 “着重课文的总体结构分析,使学生对课文的层次、话题的展开获得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篇章层面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意识”,词汇练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由此可见,如何教会学生利用语境线索来理解文章,把握结构已经成为英语精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语境理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

在生产篇章时,篇章生产者将篇章置于一定的社会、语言和物质社会世界的制约之中,这种与篇章相互作用的社会、语言和物质世界被称为语境(context)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Malinowski,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1950年,英国语言学家Firth提出:语言除了指“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关系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提出了“语域”( register)这一概念并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篇场(Field),语篇基调(Tenor)和语篇方式(Mode)。语篇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即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参加的整个活动;语篇基调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语篇方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说还是写,是即兴发挥还是有所准备,另外还包括修辞方式。语域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发生改变,都会引起交流意义的改变,从而造成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境。Nunan(1993)认为语境分为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经验语境(experiential context)两类。语言语境指围绕一个篇章的词、语段、句子等语言环境,经验语境指篇章发生的现实环境世界。一些语言学家尤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境和目的决定篇章的语法和结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