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2015年北京各区县初中校中考成绩进步明显,北京各初中校的快速发展除了自身进行资源整合、课程调整外,也受到不少来自优质校或社会资源的助力。

【案例】

1.首师大二附中

作为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首师大二附中近两年有近百名学生被派往首师大附中“留学”。两校间还实行教师互派,开设名师讲堂,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与首师大附中共同实施“四三二一”课程体系改革。首师大附中的精品课程也向二附中学生开放,优秀生两校共同培养。

首师大二附中自从并入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后,通过整合教师队伍、加强课程改革,学生中考成绩有了较大提高。2015年学校进入区前2000名的学生比去年增加6人,进入前4000名的学生比去年增加20人,中考平均分位次上升7位。2015年,学校取得了近十年来高考最好成绩,600分以上学生比去年提高一倍多,一本率超60%,二本率近90%,本科率达100%。

2.人大附中翠微学校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校长刘小恵说,在这所两个校区加起来只有30亩的“袖珍”校园里,人大附中派驻了16位“精兵强将”进驻,与人大附中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管理平台,老师与人大附中名师同步集体备课,深度共享人大附中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不仅如此,人大附中翠微学校还与本部一起共享国际交流资源,共享社团活动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开设丰富选修课。从2013年至2015年,该校三本以上人数占全部报考人数的比重从50.82%增加到76.32%,增幅26.4%。

3.北师大实验华夏女子中学

北师大实验中学将安排部分老师参与北师大实验华夏女子中学的日常教学。华夏女中高中部也可选拔一些学生前往师大实验本部“留学”。在录取的2015级初一新生中,约一个班的学生到北师大实验中学校区就读。

复习时,考生也可以进行专题训练。比如,经济生活可分为价格、消费等专题。有些时事类题目可以和近几年高考题一起练习。专题训练主要针对主观题目,要反复记忆,有一定的训练量积累,才能轻松地运用、表述,形成一定的惯性思维。

4.北京一四二中学

一四二中学将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走出校门,激发出学生更多学习主动性。

学生张炳森的父亲说,学校带孩子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事先会让孩子思考很多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地道?为什么地道战主要在冀中地区?什么样的地理条件适合修筑地道?抗日战争是怎么回事?对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什么影响?”等。这些问题涉及包括历史、地理、政治、语文、物理在内的很多学科。通过参观,有些可以马上得出结论,有些就需要孩子继续深层次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孩子养成了多观察、多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

5.北京十一中学

十一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份营养丰富而均衡的“群英荟萃”。每学期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教师都会联合起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实地科学考察,百望山、鹫峰林场、怀柔水库、松山林场、野鸭湖等都留下了师生探索的足迹。

初三(1)班学生侯雨晴说:“平日里我就对大自然很有兴趣。学校组织的这项活动并不是游玩性质的,它更倾向于科学研究,让我用严肃认真的精神去对待它。”2015年,该校中考平均成绩提高15.25分,连续三年实现提升,提升分值为36.4。

·

今后上初中不必择名校

教育改革新政实行后,普通初中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逐渐扭转,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学校漂亮了”“活动丰富了”“教师更牛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升,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1.人大翠微学校学生家长何黎萍:

一开始对翠微学校不报多大希望。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从踏上学校军训就开始喜欢上了这所学校。现在孩子每天都很期待上学,带着微笑回家。她还自荐当上了政治课代表,也越来越喜欢学习。她常说:“别看我们学校小,但它很好。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学校,特别适合我。”

2.人大附中朝阳分校2015年中考生王若鸿的妈妈:

对于学生的培养,人大附中朝阳分校有非常明确的体系和分工,这是学校“再加工”能力的体现。学校在招生、分班、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配备等方面都非常让人信服。

3.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学生陈清源的家长:

学校提出的“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每位老师的行动上。以前我有一种偏见,认为人大附中分校可能只注重成绩。而现在,我认为按学校的教法,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会很强。

2014年学校首届中考一鸣惊人,550分以上有29人,530分以上有108人。共171名学生参加北京市中招录取,117名学生被市级示范高中录取,占总数的近70%。2015年中考560分以上的全区74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占17人, 550分以上有64人,540分以上有131人,530分以上有190人。其中,考生王若鸿还以总分574的高分斩获朝阳区状元。学校中招录取线从 2011年的481分、排名朝阳区第九名到2015年中考录取分数线538分、位列朝阳区第三名。

4.市教委相关负责人:

今后,对于学校而言,成功不是体现在掐尖基础上的高升学率上,而是体现在“因材施教”基础上的“加工能力”。对于家长而言,应该扭转“盲目择名校”的观念。“加工能力”将成为选择、评判好学校的标准之一。

内容说明:以上内容来源于北京考试报,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