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十九】《钓鱼的启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zòng zhòng)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 yǔ)动着。

……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戒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我会选择文段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小心翼翼:答案

筋疲力尽:答案

3、我会写出下列的近义词。(4分)

沮丧( 答案 ) 严格(答案 ) 抉择(答案) 告诫(答案

4、“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句中的“鱼”在文中指的是( 答案

A、这里的“鱼”是指除了鲈鱼之外的鱼,比如:鲤鱼、带鱼、金鱼等

B、这里的“鱼”是指比这条鲈鱼还要大、还要漂亮的鲈鱼

C、这里的“鱼”是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

D 、这里的“鱼”是指美味的鲈鱼

5、缩句。(4分)

(1)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答案

(2)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答案

6、当“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想什么?(2分)

答:答案

7、从这段话中找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原因答案。(2分)

8、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3分)

答:答案

9、父亲让我放掉鱼和我后来成为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4分)

答:答案

【文段二十】《钓鱼的启示》(23分)

父亲划(huá huà)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zhuǎn zhuàn)向了我:“孩子,你得(dé de děi)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jìn jǐn)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用“√”在文中括号内标出正确的读音。(4分)

2、理解句子的意思填空。(3分)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这条鲈鱼很大很漂亮,父亲答案,二是父亲答案

(2)从“‘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这句话中看出“我”答案的心情。

3、按课文的内容填空。(2分)

答案 )的月光 (答案 )的目光 (答案)的声音 (答案)地争辩

4、按要求改写句子。(2分)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改为被字句)

答案

5、对“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 )(1分)

A、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是对“我”真正的爱。

B、父亲态度那么坚决,是不懂人情,不爱“我”。

6、对于父亲的决定,“我”的表现是怎样的?分别用三个词语填入括号里。(3分)

“我”( 答案 )—( 答案 )—( 答案

7、“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请你展开想象,父亲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4分)

答:答案

8、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4分)

答:答案

【文段二十一】《落花生》(15分)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kōng kòng)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zhǒng zhòng),翻地,播种(zhǒng zhòng),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hái huán)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3分)

2、给下列词语排列顺序。(1分)

(1)浇水 收获 翻地 播种 买种

答案

(2)中秋 清明 除夕 元旦 国庆

答案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可惜——(答案) 开辟——(答案) 居然——(答案) 吩咐——(答案

4、从“居然”的意思是什么?你从这一词你体会到什么?请用“居然”造一个句子。(4分)

答案

5、妈妈让孩子们开荒地种花生是为了答案。(3分)

【文段二十二】《落花生》(41分)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chǔ chù)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lǜ lù)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3分)

2、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3、我会按要求写词语。(6分)

写出反义词:爱慕(答案 ) 有用(答案 ) 好处(答案

写出近义词:可贵(答案 ) 体面(答案 ) 爱慕( 答案

4、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2分)

5、用“要……不要”写一句话。(2分)

答案

6、父亲把花生和(答案)、(答案) 、(答案)相比,说明花生没有(答案) ,却具有( 答案)。(5分)

7、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1分)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8、画横线的句子是父亲说的话,是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的(答案)的精神。(2分)

9、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答案),不要 (答案)的人。(4分)

10、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改为反问句)答案

(2)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转述句)答案

11、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答:答案

12、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3分)

答:答案

13、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呢?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4分)(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成理即可。)

答:答案

【文段二十三】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 ,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 ,真的是你吗 ?”

“是我 ,是爸爸 !我的儿子!”

1.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知道了什么?

答案

2.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

因为答案

3.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

4.当儿子听见父亲的声音时,当父亲听见儿子的声音时,他们分别会想什么?

儿子会想:答案

父亲会想:答案

【文段二十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答案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答案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 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qí tú)。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了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jǐn shèn)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她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 解词:

歧途:答案

断言:答案

谨慎:答案

鼓舞:答案

2、给文中没有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4、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____答案___ _ 答案____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答案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答案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文中代表父母对“我”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分别是答案

7、文中说“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其中,“这种爱的力量”指的是答案

8、为什么“我”会觉得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答案

(联系上下文)答案

9、文中画横线的句中“刮倒”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10、请你说说你对“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她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的理解。答案

11、父母亲对“我”的同一首诗的评价截然不同,其原因是(答案):

A.母亲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B.父亲欣赏诗的水平比母亲高。

C.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要鞭策孩子。

【文段二十五】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答案)的殿堂,也有(答案)的(答案);有象征着(答案)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答案 )建造的,如(答案),(答案)。园中[答案]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答案),(答案)着中外(答案);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答案)的境界里。圆明园[ 答案]建筑宏伟,[ 答案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答案)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答案)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答案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答案 )、( 答案 )。

1、 按原文在( )内填写恰当词语,在[ ]内填写关联词语。

2、 划去错误读音

亭台楼阁(gě gé) 收藏(cáng zàng) 仿佛(fú fó)

3、 联系文理解词语

流连:答案

饱览:答案

漫游:答案

金碧辉煌:答案

玲珑剔透:答案

诗情画意:答案

奇珍异宝:答案

4、 给文章第一段分层,用“‖”标出,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答案

第二层:答案

5、 给文章第二段分层,用“‖”标出。第二段采用的结构形式是答案

6、 园内景物分为哪几类?

答案

7、园中的哪些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答案

8、园中的哪些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答案

9、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是仿照答案建造的。

10、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是根据答案建造的。

11、按原文填空。

漫步园内,有如答案;流连其间,仿佛答案_。

13、文中画“ ”的句子是答案,在文中的作用是答案

14、文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答案

答案

1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答案

16、“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答案答案

17、概括第一段的主要意思。

答案

18、概括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答案

【文段二十六】地震中的父与子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 )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 )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解词

破烂不堪:答案

答案

2、摘录这部分课文中描写父亲答案的句子,并回答问题。

答案

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4、这个语段中除了描写人物的(答案),还描写了人物的(答案)和(答案)。

【文段二十七】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答案

2.为什么说五壮士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的声音”?

答案

3.文中表现声音大的词语是惊天动地,表现英雄气概的词语是气壮山河。

4.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答案

【文段二十八】开国大典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段话写的是答案场面,作者按答案顺序,略写答案的情况,详写答案答案的情况。

2.文中“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答案

3.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答案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答案

4.“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答案句,用答案比喻广场上的人群,把答案比作海上的波浪。